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优秀CIO参评内容

颜建华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CIO

2018/1/23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整理      
关键字:CIO评选  e-works年度盘点  智能制造  颜建华  
本文为“2017年度中国制造业杰出暨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大中型两化融合或者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瑞立集团创办于1987年,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汽车零部件、轨道车辆零部件的领军企业。集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前三、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动系统集成商,先后获得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图1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瑞立集团参与起草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国军标以及行业标准。集团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主要研发和制造汽车气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电控、汽车电器、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产品。这些产品已为上汽、一汽、东风、吉利、宇通、比亚迪等60多家国内汽车制造厂提供产品配套服务。2017年,瑞立集团实现汽配销售51.6亿元,同比增长46.2%。
 
    二、CIO个人简介
 
    颜建华,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6年进入瑞立集团,先后担任模具车间主任、出口厂厂长、技术开发部部长、电器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在从事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产品技术开发期间,主导汽车用电子开关、电动门窗开关、机车用自制动气室、阀芯运动连续可调的电磁阀、卡箍结构的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采用干簧管的汽车信号控制开关等产品的开发,荣获7项国家专利,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为汽车零部件技术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颜建华
图2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颜建华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2009年,颜建华带领团队率先在冲焊车间推行自动化,改变以前单机孤岛作业的模式,开启了公司自动化变革的序幕。同时引入8台日本松下全自动焊接机器人,解决招工难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自动化率,瑞立成立了自动化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自主研发装配自动线,在压铸车间、冲焊车间、注塑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全面实施“机器换人”,逐步实现减员增效、减能增效、减污增效、减耗增效和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优质品率的“四减两提高”目标,树立了汽摩配行业典型。
 
    现阶段,颜建华正带领集团员工全面推进瑞立的机联网,稳步向基于数据的“智能制造”进阶。利用MES系统采集一线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节拍。未来瑞立的20多个车间和全国的近百家销售分公司将全面实现系统数据交互,实现制造及服务的数字驱动和“智慧”管理。
 
    四、近2年企业主要推进的信息化或智能制造项目
 
    (1)集团——信息管理平台项目
    
    为集团决策层搭建一站式管理作战室,明确信息化指导方针: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效益驱动、应用为先;分步建设、稳健推进。    
 
    通过销售数据共享、实时汇总分析,实现配货、价格优化,有效制定销售计划,掌握销售业绩,提高业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公司对终端业务的支持和管理。
    
    工业板块:已实现ERP、MES、SOP、BI等模块系统初步集成。
 
    ERP软件不单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工具,而且还是贯穿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命脉,向上可以实现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向下可以实现生产到物流。再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和智能商业(BI)系统打通任督二脉,为大数据分析建立有效的渠道,最终实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MES系统作为公司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将覆盖整个注塑车间现场生产过程,通过大屏幕展现生产计划的排程及完成情况、SOP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管理和模具管理等应用。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
    
    (2)工业板块——成品业&机电贸易业ERP平台项目
   
    通过AX系统与MES系统的集成,将生产计划通过统一的订单管理平台,再根据系统中产品BOM将订单拆分成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会根据库存情况合理进行生产计划排程),计划排程根据系统排程自动下发到生产车间。最后通过电子LED屏全车间展示,实时同步生产计划变更。使公司管理层对生产现场的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在机台上配备触控屏,当系统在执行生产计划时,对应机台上的触控屏会自动接收并显示相关作业指导SOP内容。
   
    (3)商业板块——零售业ERP平台项目
 
    公司ERP平台完成85%覆盖上线,财务流程得到优化,销售成本、平均库存占用、平均库存占用资金成本等均有明显程度的下降,而存货管理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基本实现业务与财务一体化联动。73家销售网点实现100%全覆盖,通过销售公司及门市财务销售一体化,实现产品订单需求快速交付配送,库存周转率显著提升,推动以单定产的管理模式升级。
    
    (4)服务板块——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项目群
 
    公司引用4台先进的HP刀片服务器,它拥有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工具:Alert on LAN 2、服务器自动重启、IBM Systems Director、IBM ServerGuide、集成管理模块(IMM)、光通路诊断(单独供电)、适用于硬盘驱动器/处理器/VRM/风扇/内存的预测性故障分析、Wake on LAN、动态系统分析、QPI Faildown。另外公司还有两台IBM 3850服务器用于其他的管理软件等。
 
    公司采用新网程网络督察网络行为管理软件,凭借强大的功能和简便的操作,有效解决了在P2P流量管理、防止内网泄密、防范法规风险、互联网访问行为记录、上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公司技术部所有的重要技术图纸资料,公司采用华途文档安全管理系统,将其加密,防止外泄,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智能制造项目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产效率的提高。冲焊车间“机器换人”产能提高了30-40倍,注塑车间“机器换人”产能提高6-7倍,目前推行的“机器换人”实现了人均产值提升不低于50%的成果。“机器换人”后,不仅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各工序之间也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人工操作的背景下,产品质量往往与企业管理制度、员工责任心密切关联,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很难做到质量的均一性。机器换人后,每一个产品可以做到丝毫不差,产品稳定性大大提高,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
 
    用工成本的下降。产能的大大提升,相应地生产一线员工人数减少,同样的生产车间的亩均产值大大增加,“一减一增”真正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目前瑞立推行的这些“机器换人”项目,每年单劳动力成本就减少了近3000万元,不仅减少劳动力,而且效益大大提升。
 
    材料成本的下降。以冲焊车间为例,传统人工冲压用的是板材,而自动化后改用卷材,一年节省下来的材料费用就上千万。前期投入的三千多万元改造资金在短期内就能收回。
 
    安全隐患的下降。一线员工为了提高收入造成劳动强度较大,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自动化技术改造后,大大减少了一线工人劳动强度,也逐步的实现重点岗位安全作业的标准化,避免了在赶计划期间员工由于过度疲劳,精力不集中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或观点
 
    企业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瑞立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颜建华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到,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和品牌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在实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人才为本是核心。强调要以人才为本,打造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只有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
 
    与制造业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面对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供支撑,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推行以下重要措施:一,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二,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三,以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依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训;四,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建设信息化平台;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六,选拔优秀人才赴国外培训,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
 
    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质量和品牌已经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为了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报告在论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求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质量与品牌代表着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代表着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发展品牌文化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文化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过去给别人的中国制造是低档品的印象,不仅需要在政策、技术、标准层面改进,而且要从工业文化方面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在工业文化中,品牌文化是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制造业品牌建设与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比较明显滞后。知名品牌数量及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制造大国的地位、制造强国的需要极不相称。多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能力弱,缺乏面对国际竞争的经验。
 
    要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速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品牌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结,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另外,品牌管理本身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为保障,通过激励机制、团队精神等有效手段去实现,因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品牌文化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注册,它所代表的功能和利益与消费者认同的价值产生共鸣,就会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李欢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