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管理信息化  »  ERP

ERP与企业治理变革

2017/1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陈志祥      
关键字:ERP  供应链  
文章分析了实施ERP对治理变的影响,并对如何更好实施ERP提出了几点建议。

    3.企业家困惑之三:ERP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ERP的投资/收益分析

    企业家对ERP的第三个困惑就是,ERP的投资效益题目,即ERP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对一般企业来说,ERP是笔不小的投资,是投资就要考虑收益,而ERP投资少则几十万,多百多万,这样大投资,不能不考虑投资收益题目。那么,ERP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呢?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原理,ERP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引进期、适应期、收益期、更新期四个阶段。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表示了ERP的投资收益变化过程。ERP生命周期四阶段投资收益情况大致表现在如下:

    1)引进期:投资---人、物、财大量投进

    收益--理念更新、流程的改造

    2)适应期:投资--新系统的培训与学习

    收益--效率进步、治理规范

    3)收益期:投资--系统维护

    收益--利润增加、治理水平进步

    4)更新期:投资--系统更新或升级

    收益--维持利润与治理创新

    对于ERP的收益题目,我们还可以从ERP的应用效果来分析。目前国内没有关于ERP的应用统计材料,有报道国外的情况:库存减少10%--40%、进步生产率5--15%、正确交货率达100%、生产治理良好率100%、本钱降低5--15%。

    4.企业家困惑之四:ERP的风险有多高?---ERP的风险分析

    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企业家对ERP的投资同样要考虑风险,那么,ERP的风险有多高?这是企业家在决定实施ERP之前要考虑的题目。

    ERP风险回纳起来分三种:软件风险、实施风险、转变风险,具体表现在:

    1)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公道

    2)项目预备不充分

    3)实施过程控制不严革,阶段成果未达标

    4)业务流程设计不公道

    5)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

    6)意外事故或灾难

    假如我们用现在实施的ERP项目的情况作为参照标准,现在的ERP成功率假如是20%,从这个角度说,ERP实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从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看,ERP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软件题目,而是使用软件过程能否真正改变传统的习惯,建立新的适应ERP的治理规则。

    5.企业家困惑之五:如何实施ERP?---ERP实施策略分析

    正确的ERP实施过程是ERP项目成功的关键。要使ERP项目获得成功,企业要知道何时引进ERP,也就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从企业的发展过程看,并不是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ERP,有一个最佳的时期,可以用图5表示。

ERP引入时机

图5 ERP引入时机

    (1)ERP的引进时机选择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低速发展的初期,由于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基础数据不正确,因此ERP的应用效果不会很好,这个时候不是最佳的引进期。同样在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极端,企业发展进进困难时期,需要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这个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业务活动不正常,应用ERP的效果同样不理想,也不是引进ERP的最佳时期。只有在企业正常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基础条件完善,企业也有实施ERP的经济条件,领导与职工实施ERP的积极性也高,才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

    (2)成功实施ERP的条件

    希看实施ERP的企业,无不问到这样的题目,即ERP成功实施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这样一个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我国长期从事MRPII/ERP普及推广工作的专家,机械产业设计院的陈启申以为,企业要成功实施ERP,要有四条必要条件:一是企业要真正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有危机赶与紧迫感;二是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三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与投进;四是企业要有一个正常的经营环境。IBM公司的ERP资深顾问史文月以为,成功实施ERP的条件是真正找到业务需求,各业务部分积极参与实施;确定可行的ERP方案;进行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的重组;保证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进。而成功的关键是5个“P”:Process(业务流程重组),People(人力资源与组织),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

    从已经实施的企业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值得企业参考的:

    1)对实施ERP的需求明确,并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

    2)企业的领导重视——“一把手工程”。

    3)治理基础工作扎实,职工对学习新的治理思想积极性高。

    4)支持、服务、咨询工作细致,并与企业长期密切配合。

    5)严革而科学的项目组织与治理。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