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企业管理  »  知识管理

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 基于多案例研究

2011/2/23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潘宏亮  杨晨  叶璐      
关键字:知识管理  吸收能力  企业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而企业吸收能力已成为其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及竞争优势的制胜之道。为此,结合多案例从吸收能力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微观机理,为企业高效地管理知识提供有益的借鉴。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客户需求变化迅速,企业拥有的内部知识资源已难以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与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建立协作关系,以吸收、整合外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进而有效地管理知识已经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创造与维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石。因此,本文从吸收能力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而且还具有探索性的理论意义。

    1 理论综述与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理念,本文深入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吸收能力来获取、整合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五种力量的知识即同行业竞争者的知识、潜在进入者的知识、替代者的知识、客户及供应商的知识。为减少分析的复杂性以增加研究的深度,本文将竞争者的知识、潜在进入者的知识、替代者的知识均称为竞争对手知识。因此,客户、供应商及竞争者的知识形成了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故本文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做了简单评述,为准确地结合案例并从吸收能力角度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吸收能力

    在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优势上,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它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近几十年来企业研究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此,吸收能力受到了各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被用于解释各种复杂的组织现象:国际问的技术转移、战略联盟间的绩效、技术管理、企业创新绩效与企业的竞争优势。Cohen&Levinthal在题为《吸收能力:一个关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观点》的开创性研究中,首次将认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引入了组织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吸收能力这一强调组织学习过程的研究概念;并从能力的角度将吸收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识别与评估信息的能力,二是消化信息的能力,三是应用信息提高企业产出的能力。Van Den Bosch,Volberda&Boer将吸收能力划分为效率(Efficiency)、涵盖范围(Scope)与弹性(Flexibility)三个维度。其中,知识吸收的效率是指企业如何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层面来确定、同化和开发新知识;知识吸收涵盖范围是指企业吸收知识的宽度;知识吸收弹性则是指一个企业接近新知识和重组新知识的能力。Zahra&George基于技术知识流转学习的过程和企业边界划分要素将吸收能力划分为潜在(potential)吸收能力与实际(realized)吸收能力;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包括获取能力、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包括转化能力、开发利用能力。Nike&Igor基于创新的两种类型(科学推动和市场拉动)将吸收能力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大学、非盈利机构等科学信息的科学推动吸收能力;二是基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专业会议、博览会等市场拉动的吸收能力。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吸收能力分为探索性学习能力、转化性学习能力、开发性学习能力探索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以保障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2 客户知识

    客户知识管理是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与客户相互交流,帮助客户解决产品问题以提高其满意度及忠诚度的过程。Gebert H,et a1认为客户知识主要包括关于客户的知识、来自客户的知识、客户需要的知识三类。由于企业产品创新对知识存量要求很高,而企业又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知识,因此企业必须将产品创新活动与客户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收集资料仅仅是构建客户知识的开始,企业只有经过数据积累与定量分析才能吸收、获取有用的客户知识,才能找出市场竞争优势的创意来源;有效的客户知识有助于企业发掘新兴市场,减少潜在风险与避免研发不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这都表明客户知识有助于企业获取并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是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企业如何利用客户知识进行管理,而对于企业如何吸收、获取客户知识进行产品与服务方面创新以获取与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则缺乏深入的研究。

    1.3 供应商知识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业务交流日益增多,企业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巩固其市场竞争优势。在企业自主创新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协调、获取、整合合作伙伴的知识资源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供应链的知识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学界、业界的关注。Shaw&Francis以汽车制造企业为分析对象,指出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内容以显性知识为主(协作计划、市场预测等),以隐性知识为辅(如对内部政策的理解和员工技巧等)。Spekman,et al认为供应链中企业的学习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他提出了“学习链”概念并指出“学习链”是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组成的非线性学习网络,这种学习网络中各企业进行的是合作性学习,通过向伙伴学习和同伙伴一起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Yeniyurt,Cavusgil&Hult指出供应商知识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将客户需求与供应商供应能力结合起来,可保障企业库存成本的最小化,实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总之,大多国外学者热衷于对某个具体行业或某条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供应链的知识管理问题:如吴冰、刘仲英以知识创造对供应链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及以丰田供应链为例,分析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造“场”的构建方式和构建途径;但大多仅为阐释性与观点性,处在框架介绍阶段。

    1.4 竞争者知识

    为应对竞争环境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获取竞争者知识是构成企业战略规划与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企业竞争者知识来源具有异构、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不完备、质量差等特点,所以企业竞争对手情报的数量、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决定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应能力。为此,在情报规划阶段,企业应提出竞争者情报问题的框架及支持团队协同工作的管理平台;在信息收集阶段,企业应使用自动搜索、分类、过滤、统计、自动摘要、文本挖掘以及对信息关系挖掘的技术;在情报决策阶段,企业应使用综合集成研讨厅、商务智能技术、群体决策支持技术来分析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劣势、机会以支持企业战略规划与决策;在情报服务阶段,企业应使用自动推送技术,整合竞争对手的知识实现竞争优势。

    2 研究方法

    本文是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如何识别、获取、吸收、整合、转化、开发外部知识源(客户知识、供应商知识、竞争对手知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外现有文献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吸收能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微观机理,故本文是进行探索性研究,应用定量研究相当困难。因此,文章使用多案例分析是非常恰当的。

    2.1 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方法中案例的选取要求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和独特的研究价值。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通过咨询知识管理、吸收能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拟定了案例选择的标准:a.知识密集型企业;b.成立年限在15年以上;c.企业具备完善的知识管理措施。同时,为了使案例研究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以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本文最终选取了常熟开关制造有限企业、江苏永鼎股份有限企业、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企业3个知识密集型企业。

    2.2 数据分析与收集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案例研究:明确研究问题一收集数据资料一深入企业访谈一案例数据分析一提出研究结论。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以获取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知识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咨询知识管理、吸收能力的研究专家,为明确研究问题、案例选择、访谈大纲制定奠定基础。其次,网络搜寻企业的基本资料和数据,明确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访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在正式访谈前首先给案例企业发出企业知识管理的调研大纲,以便他们为本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客户经理、销售经理等)就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知识的获取、吸收、整合等知识管理问题进行面对面、非结构化的访谈,以获得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当访谈结束后,并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及文字转化。然后将访谈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受访企业进行意见反馈,进而减少误解。并在必要时请相关企业人员直接参与到研究中来,以使本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增强本文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本文对3个案例进行统一的抽象和归纳,得出其知识管理的研究结论。分页

    3 案例分析与讨论

    3.1 案例背景及发展历程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主要产品有高低压电器元件、电子产品及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企业现拥有总资产9.8亿元,员工1471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有590人,研发人员256人,其占员工总数17.4%;并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紧密结合、管理科学的研发团队。截至2010年3月底,该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达373项,授权2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36项;已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35个标准的制定,其中国际标准1个,国家标准29个,行业标准5个。表明该企业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跑者的地位;企业生产的R牌万能式断路器2006年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且R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也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此外,该企业还拥有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件,拥有版权2件。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地处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企业是研制、生产和销售通信光缆、光器件及电力柜等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现拥有员工1138人,其中研发人员2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25%,并拥有34名高级职称研发人员。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有力地支撑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支柱企业。截至2010年3月,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289件,授权135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6件,已授权发明专利25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2件,省级名牌1件。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地处江苏省吴江市,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工业缝纫机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企业。集团总资产1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企业现有职工5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占员工总人数的14.1%,高级研发人员15名;已具备了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并具有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截至2010年3月底,该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达349项,授权13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78项;企业拥有著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1件,拥有版权1项,“万工”牌商标于2008年12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奠定了基础;企业先后参与制定了10个行业标准,确立了其在缝纫机零件、喷气织机等产品的国内领先水平。

    这三家企业均致力于实施知识管理的活动,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它们如何识别、获取、吸收、整合、转化、开发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及竞争者的知识管理是很恰当的。

    3.2 案例分析

    通过同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系列的访谈及书面材料归纳总结。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描述如下:

    3.2.1 建立社会网络,保障知识获取。受访企业表示随着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运用有效的营销工具与营销战略变得十分困难。故而,三家企业都与分销商、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机制建立,三家企业均能够迅速、及时、准确获取客户的需求、对企业销售产品的改进意见、产品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同时企业根据客户提供意见价值的大小予以购买的优惠。三家企业均表示良好的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建立与客户之间的新知识共享平台,有利于客户知识的存储、应用与创造。也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三家企业都认为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助于企业购买原材料的稳定、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提高企业交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三家企业依据企业经营情况与技术实力,均设立了竞争情报研究室,通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先导性的知识产权竞争战略,旨在谋取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获取竞争者知识、政府信息、创新资源。三家企业均认为竞争对手知识有助于企业掌握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机遇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不断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以获取有用的知识,以确保其能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2.2 健全保密制度,实施全过程知识管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三家企业制定了系列化的知识管理制度,涉及知识基础管理、奖励、商业秘密保护以及绩效考核等,具体有《知识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商业秘密保密协议书》、《特殊岗位保密协议书》、《知识产权专职人员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系列化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知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激发了企业全体员工创新的激情,提高了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保障了企业、部门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依据管理学原理,将知识产权耦合于技术创新系统,进行全过程管理。设计事前防范、事中保护、事后维权等管理关键环节,以产品开发流程为切入点,制定了精细化、规范化、档案化的知识管理规程。

    a.研发构想环节。三家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识别、获取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知识为企业研发提供技术信息与创意源泉。企业识别、获取客户知识方式有:产品交易、市场调研、客户意见与投诉、追踪客户网站浏览行为等;企业识别、获取供应商知识的渠道有:搜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供应商的建议、新技术的介绍、设备制造商举行的会议等;企业识别、获取竞争对手知识途径有:知识数据库、市场研究、聘请知识员工、购买专利以获取有价值的外部知识等。

    b.技术研发环节。三家企业认为,企业应具有从不同的外部资源中获取、整合、转化知识的能力,收集的外部信息应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企业员工创造知识及制定决策时使用。因此,在知识被收集后,应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以提高其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库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中汲取不同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和存储,然后将其存储并将其转换为对研发人员、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有价值的知识,以帮助企业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c.专利产业化环节。三家企业认为,企业建立信任文化与激励制度可有效地支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活动,企业应鼓励员工建立起彼此信任、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分享经验或知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同时,企业知识拥有者应通过研讨会、发表文章或使用其他方式将自身的知识显性化。受访人员认为企业内部知识创造的过程最初是隐陛知识共享的过程,因此,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相互沟通的氛围,如建立知识社区,通过交流感情、情感及心智模式,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而开发出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同时,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专利的保护与监控,检索查询相关信息后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归档管理,以防范其他企业盗用企业的知识产权。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客户需求变化迅速,均削弱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应比其竞争对手具备更快速吸收外部知识能力。为此,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管理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虽然描述了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管理、竞争优势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及其微观机理,但由于案例研究中样本规模小,缺乏科学归纳的基础,其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也较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跨行业、跨产业分析,通过研究其他行业以深入挖掘该结论的有效性。同时,本文只是关于吸收能力与知识管理之间共生演化关系的探索性研究。旨在对该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今后还需要更多学者对该问题给予关注,并开展更为周密、广泛的定量研究与论证。

责任编辑:施思
本文为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