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制造业与信息化  »  制造业与信息化综合

困境之下的制造业国际化探路

2016/1/14    来源:e-works    作者:熊东旭      
关键字:制造业出海  制造业国际化  
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业务布局,这样既能有效地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化竞争推动企业的转型。
  2015年,随着经济增速的进一步回调,制造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萎缩使得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了严重挤压。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中,同样一件物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而中国则需要0.96美元,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此困局之下,中国制造企业主动走出去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扩张业务已成趋势。此举不但能有效地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而且能通过国际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早在几年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工程机械巨头就已经开始在欧洲迈开了收购和兼并的步伐。2015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国内重工机械企业开始进一步深化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中联重科为此成立了“一带一路”专项办公室,重点关注东盟、中亚和南亚的农业发展需求,探寻合作机会。2015年10月,由三一重工发起组织的中国能源暨基础设施工商企业考察团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进行了会谈,双方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此外,徐工集团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开启了全球化布局。时至今日,徐工已经在65个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在俄罗斯、印度、波兰等国家都有分公司。
 
  其实不只是工程机械行业,2015年包括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企业和以家电、钢铁、纺织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也加速了出海步伐。高铁与核电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两张名片。而在家电行业,长虹高层已经将‘走出去’视为新出路,斥资3000万欧元在捷克建设家电生产基地。TCL也通过与乐视的合作,依托“互联网+”深化其国际化战略。此外,美的集团通过与德国博世合作,在合肥成立多联机基地,产品主要输出到欧洲市场。以往海尔作为中国知名的家电品牌被全世界知晓,而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有实力的家电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国家电企业的品牌实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2015年,钢铁行业也在加速整合以及国际化布局。河北钢铁与国际知名压力机装备制造企业ZDAS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装备制造、石钢搬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中国中冶、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在当前钢铁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钢铁行业的出海一方面能拓展新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化产能,为钢铁行业的整合与转型提供机会。
 
  此外,纺织企业科尔集团投资2.18亿美元在南卡罗来纳州开办纱厂。汽车玻璃厂商福耀投资2.3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厂,中方正扩大明尼苏达州西锐航空设计公司和密歇根州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的生产能力。
 
  e-works认为,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业务布局,这样既能有效地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化竞争推动企业的转型。未来,则应该有更多的制造企业在实现国际化的基础上,向全球化迈进。
 
  相关链接
 
  李克强:装备走出去倒逼提高企业竞争力
 
  李克强:装备走出去防止一哄而起恶性竞争
 
责任编辑:熊东旭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兴趣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