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企业管理  »  质量管理

质量改善的焦点

2018/8/29    来源:e-works    作者:魏富选      
关键字: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改善  绩效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可以说是体系的灵魂,也是体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绩效的有力证明。质量改善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头戏,始终关注质量改善的焦点,从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角度进行纠正措施的落实,才能真正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第1章范围给出了: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的灵魂,也就是说,要不断进行质量改善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质量改善包括了两个大方面:一是不合格和纠正措施,二是持续改进。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来源于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和服务交付后投诉的不合格。这些不合格作为质量改善的直接来源,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要对不合格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纠正,保留处置结果;同时要评审和分析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这就是一个基于风险的思维的系统质量改善体现。

    持续改进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标管理等手段,发现产品、过程趋势中的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然后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或质量改进项目、质量管理方案,进行系统性、全方位改进,并形成可以固化或复制的成果,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这也体现了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的卓越绩效的更高层次的质量改善。持续改进是一个典型的PDCA循环过程,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每一次循环都是质量改善的提升。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当一部分还是停留在质量改善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层面,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还处于一种脆弱状态,类似质量问题反复发生。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质量改善的焦点没有把握到位,也就是说,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制定出的纠正措施没有“落地”,不能使得影响产品质量的5M1E得到有效控制。5M1E排查可以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因,找出要因后加以改善,效果是很明显的。

    质量改善的第一个焦点,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很多的质量问题说到底就是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是企业容易忽视的地方。因为人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最不可靠的因素,员工的工作质量受到譬如心情、休息、工资待遇、劳动强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规范和优化了员工的动作,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保证效果就很明显了。

    将上道工序当成供应商(生产前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返回上工序),将下道工序当成顾客(生产后的不合格品也不可以交到下工序手上)。对问题层层把关,进行隔离,并且互相检查要到位,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要树立“不接受不合格来料、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合格产品不向下工序流转”的思想。拚弃主观上凭经验工作,想咋干就咋干,根本不理会作业文件或工艺指导的不良观念,拚弃客观上反映的问题无人理会,又要出产量,没办法生产出来再说的不良观念,拚弃在文件或样板指导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执行上相互扯皮的不良观念。

    不要以为过去的经验就是对的,必须让员工跳出这个误区;不要以为一直做的就是对的,要勇于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有动力去进行质量改善。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一直坚持双重标准,一个是生活上追求完美无缺陷的零缺陷标准,一个是工作上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的标准。如果我们在工作上也坚持零缺陷的标准,每个人都坚持第一次做对,不让缺陷发生或流至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我们的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太多处理缺陷和失误造成的成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长。

    人有七情六欲,受许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带厌烦情绪工作等情况。那么,一定要强化“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员工经过岗前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做好“三检制”和巡查监督,及时排除人的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

    质量改善的第二个焦点,确认硬件资源正常化。机、料、测处于受控状态,做好日常的设备仪表点检、入厂物料的验收,可以使生产制造过程的问题率大大降低。入厂物料的验收属于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内容,一部分企业做的并不好。企业应重视这一点,在供应商的开发、合格供方的评价上要建立规则,并针对供应商的供应质量业绩进行分类管理,优胜劣汰,以确保供应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质量改善的第三个焦点,改善和优化工艺方法。工艺方法规定了产品实现的适宜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静电防护等等,防止人为错误的措施,配备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资源,配备胜任工作的员工,以及加工制造的方法和工艺参数。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操作,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通过SPC控制图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要着力解决我们的工艺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而不是要有经验的员工才能胜任。

    例如防止人为错误的措施----防呆法的应用。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不时会因疏漏或遗忘而发生作业失误,由此所产生问题所占的比例很大,如果能够用防呆法防止此类失误的发生,则质量水平和作业效率必会大幅提高。防呆法意味着“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消除了人的不可靠因素,直接的结果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由于检查而导致的浪费、消除返工及其引起的浪费。当然,防止人为错误有设计原则防呆、隔离原则防呆、过程自动化防呆、警告原则防呆等方法,这里不与具体介绍。

    质量二字,从说文解字上讲,“质”就是斤斤计较,对待产品质量需要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疑点;“量”就是每日进步一点点,持续改进,由量变到质变。质量改善看似复杂,实则简单。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一点一滴落实设计和工艺制度,在质量改善的三个焦点上下功夫,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要有风险思维,系统性从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角度进行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的落实,相信质量改善会起到很好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向卓越绩效的转变。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