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Eworks视点

AR产业链距离实现还有多远?

2017/8/28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吴星星      
关键字:AR产业链  
本文选取微软、苹果、谷歌、PTC、亮风台和Realmax为例, 就他们在AR产业的布局进行了介绍;同时还从手机端和头戴式两个角度对AR产业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AR产业链分析:

    纵观整个AR产业链,是非常庞大的,包括硬件、软件、渠道、内容、应用等方面,本文仅对AR产业的硬件+工具+应用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从手机端AR和头戴式AR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1、手机端AR发展情况

    手机端AR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标准已经建立,具备了进入消费级市场的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应用场景,下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消费级市场还没有正在打开,市场认知度偏低。

    AR硬件

    目前来看,AR硬件和零部件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AR企业手中,典型代表如微软、谷歌、苹果。但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已经完成了AR前期技术积累,留给后来企业渗入的机会不多。

    AR工具

    在操作系统和SDK上,谷歌已经完成了行业标准的建立,留给小公司的机会基本上没有。

    AR应用

    目前来看,AR应用生态尚未形成,应用场景还在建立之中,国内大多数AR企业集中在这一层,现有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游戏、健康、教育等领域。

    综上所述,手机AR属于头戴式AR大规模应用之前的过渡产品,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及内容市场,按照Gartner新技术周期预测,大约是5-10年后手机AR会被头戴式AR所取代。

    2、头戴式AR发展情况:

    头戴式AR产业链尚未真正确立,受技术、价格等方面的制约,目前仍在发展期。

    AR硬件

    目前市面上充斥了很多AR眼镜,如微软的Hololens、谷歌的谷歌眼镜、EPSON的AR眼镜BT-300系列、亮风台的HiAR Glasses等。

    从显示设备中光学模组的角度来看,一些厂商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如HoloLens的光学模组,这个主要考量的是顶层技术实力。

    从3D图像识别技术组件来看,图形识别技术目前的门槛是数据积累的碎片化,多数公司在这个领域深耕;同时基于机器视觉算法的3D图像识别是AR的核心门槛,国外的AR巨头通过对小型创业公司的收购,完成了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典型的代表如微软和苹果就收购了很多图像识别公司。中国公司在这一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些独角兽公司,如亮风台和Realmax。

    AR工具

    目前来看,国外SDK除了幸存的历史悠久的开源库ARToolKit,其余难逃被收购的命运。Metaio被苹果收购,目前SDK已经不能从官方下载;Vuforia更是命运多舛,先是卖给了高通,最后被PTC收购;Total Immersion,早年已经被Intel收购,被纳入Intel RealSense SDK当中,需配合RealSense相机使用。

    与国外SDK发展的窘境不同的是,国内早期创业的AR企业的SDK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有:亮台风的HiAR SDK、Realmax的RealSDK、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EasyAR SDK等企业。此外,亮台风、Realmax、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软件平台发展得也非常不错。

    AR应用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AR应用会最先教育、企业、消费、游戏、健康等细分领域取得成功。教育培训方面,用3D立体的图像在书本上完成呈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企业典型的应用如飞机维修,借助AR,用户可以迅速知道零件的具体用途,并按照指引完成高效维修,不必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似的还有手术和临床诊断;消费方面主要是线上信息能通过AR与线下场景完成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在AR硬件层,终端硬件门槛高、量产难、价格贵;在AR工具层,算法研究成果的精度和可扩展性的技术发展还受限制;在AR应用层,用户使用习惯还未形成,企业也在寻找切入点。这一切都使得AR行业仍然是蓝海,AR产业还处于摸索、探索的阶段。

责任编辑:张纯子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兴趣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