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Eworks视点

鸿蒙来了,物联网还会远吗?

2019/8/19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熊东旭      
关键字:鸿蒙  物联网  华为  
“鸿蒙”的发布是华为应对国外操作系统断供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保证业务的可持续性。但对中国而言,鸿蒙却为中国企业构建自己的物联网生态抢得了布局先机。

    2019年8月9日,华为于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鸿蒙操作系统,同时宣布方舟编译器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无论是对华为还是对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其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的。在PC和移动互联时代,由于技术企业和产业生态的缺乏让中国失去布局操作系统的机遇,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技术企业的崛起以及产业需求的逐渐成熟,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鸿蒙

“鸿蒙”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以及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管制清单,不得已之下华为启动了准备多年的备胎计划,将“压箱底”逐一转正。鸿蒙作为应对安卓被禁的“备胎”,从“大嘴”余承东放出风声的那一刻起就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

    起初,业界猜测“鸿蒙”只是一款针对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但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过于浅显,以任老爷子的高瞻远瞩,眼光必定会更加长远,华为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布局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而是为即将到来的5G时代夯实基础。如今随着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我们看到这款操作系统与此前的所有操作系统都有所不同,不但能支持智能手机、智慧屏、穿戴设备、车机、音箱等,而且采用当前流行的微内核架构以及集成了效率更高的方舟编译期。

    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可能了解,安卓采用的是宏内核架构,把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文件系统、内存和I/O设备管理、CPU调度等功能全部“打包集成”在内核里,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耦合度高,但缺点十分明显,比如操作系统只能支持单一的硬件平台,由于系统内核“较重”,不易迁移,无法部署到较小的硬件体中,根本无法适用种类日日趋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需求。

    相对来说,鸿蒙系统的内核架构更为领先,采用的是微内核架构,仅在操作系统的内核中保留最基本功能,大大降低了内核的开发难度;分布式思维将非核心的程序和模块隔离在内核之外,因此当单一程序出现错误时不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同时,微内核相比宏内核更易于移植,开发、更新周期也得以缩短。

    由于微内核仅在内核中保留最核心功能,因此连接实时性更好,同时结合5G低时延场景,尤其适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等物联网领域;可以做到故障隔离,最大程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5G超多连接场景下更能满足万物互联的要求。

    鸿蒙操作系统另一大特点是集成方舟编译器,编译器的作用是将人的程序语言翻译给计算机可理解并执行,是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沟通的桥梁。

鸿蒙操作系统

    安卓的编译器是在标准的Linux系统上增加了Java虚拟机Dalvik,并在Dalvik虚拟机上搭建了一个Java的Application Framework,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基于JAF之上。在安卓的体系下,一些复杂动态语义的编译需交由虚拟机完成。

    方舟编译器开发团队通过梳理Java的动态语义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建模,尤其是在跨语言编译时大大提高了动态语义分析的精度;另外,华为设计了一套具有核心专利的动态语义匹配机制,有效降低了运行时动态语义的开销。最终结果是,方舟编译器能够在应用程序执行之前,就将Java代码编译成机器语言,极大释放了硬件资源,这一点对于多终端尤其是物联网边缘计算而言尤为重要。

产业布局

    “鸿蒙”的发布是华为应对国外操作系统断供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保证业务的可持续性。但对中国而言,鸿蒙却为中国企业构建自己的物联网生态抢得了布局先机。

    从近年物联网的产业发展情况看,生态构建一直是个物联网发展过不去的坎。在PC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通过与英特尔构建WinTel联盟牢牢掌控PC产业链的上游,谷歌围绕安卓系统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获取丰厚的产业回报。但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和终端架构的多样性,使得很难通过一款操作系统或一种芯片架构来掌控产业生态,即便强如GE、西门子这样的巨头,即便是抢得了产业发展先机,经过多年的市场布局后,其结果要么折戟沉沙要么止步不前。

    物联网生态构建的难点主要在于:首先,设备的多样性使得很难以传统的开发方式来构建操作系统,必须让系统的架构适应大量小型化、移动化和低功耗硬件的安装需求,在功能上还要易于拓展、易于维护与更新迭代。其次,要具备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在不同场景下需要不同形式的网络连接,尤其进入到5G时代后,对系统的连接性能和兼容性要求严格,要支持6LoWPAN、WiFi、BTE、Zigbee等多种协议,且设备间可以自组网、自发现、互操作。第三,需要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开发、部署和运行的平台环境,保证一次开发就可随处移植运行,这是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毕竟对产业标准的争夺是谁也无法放弃的。

    从当前形势下,鸿蒙将会在华为的各种设备中部署,考虑到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断供风险和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选择在产品中使用“鸿蒙”系统,而方舟编译的开源将为基于鸿蒙系统的应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开发生态。

    在工业领域,目前物联网发展的困境在于解决多类型终端的连接问题,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开发需求。鸿蒙系统能实现硬件解耦,不管是手机、工业设备还是穿戴设备,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架构,不但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的部署,同时创新的分布式软总线使得拥有不同功能的硬件彼此协同,解决设备广泛互联问题。华为还拥有全球领先的5G设备和技术,能支撑起各种各样的连接需求,支撑更低时延的场景,满足工业控制等应用需求。

    毫无疑问,鸿蒙的发布以及方舟编译的开源,为深化物联网应用以及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如果国内厂商能携起手来共同推进鸿蒙生态的建设,无疑将会加速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进程,让中国企业在工业智能化转型与升级中赢得先机。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