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优秀CIO参评内容

张继源 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 智能信息化办主任

2018/1/30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整理      
关键字:CIO评选  e-works年度盘点  智能制造  张继源  
本文为“2017年度中国制造业杰出暨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大中型两化融合或者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七二四所是从事大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研制的国防重点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1970年建所以来,坚持以军为本、技术领先的发展理念,紧跟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装备水平,参与国防重大项目和任务,研制生产多系列多型号警戒探测信息系统装备,获得上百项国家及国防科技进步奖,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成立鹏力科技集团,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在海洋环境综合观测系统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领域打造出行业领军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体系化管理、持续改进,具有成系统的装备科研和制造能力,以及科研生产人才队伍,现有国防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近二千人,其中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等多层次高端人才30余人。截止2016年底,总资产30多亿元,2017年总收入20多亿元,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并荣获“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江苏省文明标兵单位”等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1

    图1 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

二、个人简介

    毕业于中山大学,从事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近5年,现任七二四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兼智能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九三学社成员。长期从事可靠性工程技术、环境适应性控制技术、科研保障条件项目总体负责,科研生产专项能力条件规划论证,负责“智慧院所”和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和规划,作为多个高新三期和研保条件项目的负责人,完成多项项目建议书编制上报、可研编制上报及项目实施工作,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2

    图2 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兼智能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继源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作为中船重工集团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系统方向专家成员,电子信息领域主笔单位,参与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

    根据综合电子信息装备科研生产特点,主持完成了七二四所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制造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形成“一个系统,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为主体的军工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制造特色体系架构,从“智慧院所”建设需求出发,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装备产品数字化研制生产流程为主线,充分彰显科研院所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深度融合的优势。

    主持完成了Teamcenter平台下PLM协同设计研发系统建设工作。通过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三维协同研制能力体系结构,实现了结构、电讯、工艺、电子设计等多专业、多系统、多部门协同产品研制的虚拟工作环境,将产品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样机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仿真结合在一起,为设计制造质量改进、方案研究、系统分析、可靠性研究等内容提供分析基础和保障。

    主持负责ERP科研生产管理平台项目实施工作,以科研生产管理运营生命周期为主线,梳理优化生产管理规范和物资仓储流程,持续开发并完善相关核心软件模块,实现对定型装备产品及科研产品等项目执行状态的精确掌控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主持打造“核心组件全自动测试实验室”示范项目,列为2015年集团公司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为指导思想,实现组件自动测试实验室整体测试数字化,运行过程自动化,采集数据互联互通,计划调度动态跟踪,最终实现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

    主持负责天线柔性近场测试系统项目,建立机器人柔性测试单元,满足有源阵列天线,特别是相控阵某产品设备的辐射测试、试验、校准,以及天线系统性能优化、验证的要求,实现天线系统近场全自动测试,为相控阵天线研制技术重点、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技术试验和研究平台。

    3

    图3 七二四所总体规划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1)PLM协同设计研发平台

    该项目于2015年12月成立专项团队开展实施建设,通过持续两年的软件开发与测试,已于2017年11月实现Teamcenter平台下PLM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一方面构建了七二四所项目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军品项目、科研项目和条件保障项目从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到定型生产、售后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实现了与ERP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和业务过程的集成,打通从项目立项、研发、工艺、生产、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据通道。

    通过该平台建设,①有效规范了产品项目研发流程,统一了全所结构、电讯设计工具软件的版本;②形成了某产品产品项目交付物清单,并整理出了各类文档的模板;③形成了某产品设计数据的单一数据源,将原来分散在多个系统的基础数据整合到PLM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有效解决了七二四所设计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科研产品数据、技术文件等缺乏一体化的有效管理和共享,设计过程中信息化协同能力不足等问题。后续将建设工艺设计应用平台,优化某产品工艺流程、维护维修,最终实现建设虚拟仿真和实验验证平台,为某产品提供一个全面服务于科研项目规划、研发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4

    图4 PLM协同设计研发平台

责任编辑:张纯子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