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7年度中国制造业杰出暨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大中型两化融合或者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公司简介
漯河江山天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始建于1987年,1999年迁徙至漯河郾城区,目前规模员工约1100人,占地300余亩,属民用门类制造加工。产品涉及日常家用几乎所有门类产品。公司致力于门类产品的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安装维修等一系列完整的
供应链管理运营。目前年产值维持在3亿人民币以上,年产出25万樘门以上,产品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同行业企业中(非标准门类加工制造),运营规模和实力位列全国之首。

图1 漯河江山天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二、CIO简介
图2 漯河江山天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 程世扬
程世扬,早年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信息学专业;2012年8月入职公司信息部,先后任职信息部开发工程师,运营中心副总监,现担任公司信息部经理,负责主导公司整体信息化设计、开发、实施及运维工作。任职期间,带领团队,全面深入指导公司信息化、操作现场、供应链、销售等业务升级改造工作。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2012年:开发生产任务初级排程系统;原材料仓库系统盘点功能升级。
2013年:升级自动化排程系统,初步导入MES,实施后为公司一个产品族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0%;后转调公司运营中心,负责生产计划排程管理,供应链上游业务管理,为公司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积累管理经验。
2014年:回调信息部,带领团队开发新一代管理系统;升级全厂网络及硬件设施。
2015年:主导实施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开发系统集成模块,为“阿米巴”式经营提供信息化支撑源;预备升级开发排程系统,为2016年MES升级预先准备系统功能。
2016年:重建公司信息化团队,从实施入手,挑选公司年轻骨干,组建一个无IT背景的业务团队,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和产品技术、成本参数及逻辑的运维,为公司
信息化建设注入活力,解放程序开发者,为后续信息化整体推进带来前所未有的助力;主导、设计、开发并实施高阶排程系统,现场手机APP采集工件流转信息。
2017年:持续优化排程系统,开发现场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12月起开始设计开发供应链上游可视化管理工具;截至2017年末,为公司主产品族生产制造效率提升带来核心推动,结合生产车间,同比2016年生产加工效率提高200%;5月,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激光切割机外挂应用软件,实现CAD图纸自动生成,自动下载,关联排程计划等功能。
订制门类的标准化组件生产与信息化融合改造项目计划及实施
项目内容
(1)MES:根据标准组件模型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实施改造及利用手持终端对生产数据信息化采集系统的建设,并与生产调度系统集成,实现MES(生产执行系统)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控,结合精益生产理论运用
MES系统中生产任务单模块对产能瓶颈进行资源优化和控制。
(2)通过对标准组件的计件工资标准计算规则设立的自动化采集模块实现在生产执行系统中任务单执行进度与计件工资核算的无缝对接,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同步实现一线工人按劳取酬分配制度的准确性、透明性、及时性与合理性。
(3)ERP:集成销售接单系统与标准组件物料清单模型构建实时物料需求计划,结合标准件
库存管理模块自动生成物料采购计划与标准组件生产计划,根据销售系统内订单交期功能自动生成主装配计划,整体实现ERP系统在标准化组件生产运营中的资源调配及优化排产功能。
(4)AI:运用工业工程理论中对最佳库存生产模型的成熟应用构建标准组件的需求规则和补货周期,同时对通用组件使用频率构建业务模型,由系统自动制定出标准组件的最优库存数量,保证库存组件的最佳周转率。
(5)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J2EE架构分布式互联网管理平台,在多地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远程登录公司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性与及时性,根据不同地区的业务需求构建销售管理模块与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完成不同销售区域内市场数据及公司销售数据的采集和客户分析,建设面向经销商的应用平台,在企业官网统一门户的基础上增加支持移动设备的经销商业务应用。
项目总体目标
突破原有的作坊式劳动密集生产转型为两化融合的生产形式是本项目的主要应用。
•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大规模使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
•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尤其是质量和工期这两个方面;
•满足企业员工收入水平的迅速提升,保证生产团队的稳定性,提高员工的工业化水平;
•增加企业整体效益和对社会贡献的原则
综合以上新时期对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唯有通过本项目实现企业转型才能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时考虑到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需求将工业工程理论通过信息化技术实践结合生产技术的标准化革新,是一个将订制化门类生产引入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的整体解决方案。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或观点
个人理解,公司所处阶段及环境,尚未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工业4.0”乃至“互联网+”更多是方向和概念上的抽象,并不符合公司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相对较为前沿的民用科技力量,来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采集
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各维度数据,方才是我们这一代IT人目前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带来的最实际也最有效的帮助。盲目或带有短期利益目标的去追求所谓“智能”,实非正道。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