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优秀CIO参评内容

郑革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2018/2/3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整理      
关键字:CEO评选  e-works年度盘点  智能制造  郑革  
本文为“2017年度中国推进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杰出CE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对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深刻,不仅仅在权限、资金和管理方面大力支持企业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的推进,更身体力行地参与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规划,在企业战略层面上指导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进程的CEO。
    一、企业介绍
 
    永固集团创始于1985年,拥有员工1500余人,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输配电系统服务商。集团下辖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浙江永固输配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在浙江乐清、上海奉贤、浙江丽水拥有四大基地,产业覆盖电力金具、电缆附件、绝缘子、铜铝材等输配电材料产品和变压器、熔断器、避雷器、低压综合配电箱等输配电设备产品。
永固集团乐清总部工业园
图1 永固集团乐清总部工业园
 
    永固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工业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第一批),也是温州市领军企业、温州市百强企业。“固”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永固金具”字号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固”牌电力金具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上海名牌产品。
 
    二、CEO简介
 
    2008年,郑革从人民警察走向了企业接班人,通过三年多的时间,他完成了人生的转折。他努力推进企业由“永固制造”向“永固智造”升级,由“效益永 固”向“幸福永固”转型,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善尽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郑革从人民警察走向了企业接班人
图2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革
 
    一直以来,他始终强调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是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精细经营,二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精耕细作,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固特色的幸福之路。
 
    三、近几年来对企业转型发展所采取的举措
 
    永固集团近几年确立了幸福永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引擎”,匠心永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导航仪”的文化理念。在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电网对产品质量要求趋严、国家支持输配电行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下,企业近几年也从以下几方面转型,首先在精益化生产方面:注重精益改善,大力开展机器换人,从永固制造向永固“智”造升级;在供应链整合:细分顾客与市场,保持品牌优势,从单一销售产品向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转变;运行方面:始终推行专注主业的稳健财务策略,实现永固供应链的“虹吸效应” ( 营销网点建设、核心供应商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信息化方面:始终坚持将信息化跟企业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永固的“中国制造2025”实现之路。
 
    四、近几年来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进展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通过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十八大提出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为了追随国家制造业的步伐,信息化在企业中越发的重要。首先永固集团在信息化的组织方面:集团成立了流程与信息化中心,实施CIO(首席信息官)负责制,下设流程管理部与信息化管理部,以实现“以数据驱动流程,以流程驱动管理”的原则,以实现集团全面的数据电子化、流程信息化、业务、财务、制造一体化全面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立永固私有云系统,实现了云桌面管理,此系统保证了桌面电脑数据的集中化存储、桌面硬件配置的安配配置、环保节电(耗电量30W,台式电脑耗电量220W)、以及桌运维的无人值守功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实现了采购、销售、仓库、客户、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系统覆盖,实现了PDM、ERP、MES、OA、HR的全面集成,利用制造物联技术,把永固集团生产中心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人、机、料、质量要素实时的联系起来,使永固集团的生产中心打造成相对透明的生产车间,使之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计划下发与进度控制、制造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监控、生产节拍监控、过程质量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永固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2016年度电气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先进单位”等荣誉,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率!
 
    五、对智能制造的感悟和观点
 
    智能制造,就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1、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演变。
 
    2、从蓝领变化为白领,从体力劳动者到知识工作者的转变。
 
    3、协同、共享的内容、范围和深度也都扩大了。知识的共享、数据的共享、人才的共享、资源的共享都变得很重要。
 
    4、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直接作用体现在对感知和决策的促进、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协同、共享、重用则体现在执行的过程。
 
    5、工作理念要改变。用好计算机,就是把复杂、麻烦的事情交给计算机去做。
 
    6、创造价值的机制。有人把智能化与全局优化联系起来,这是有道理的。我们强调的协同、共享、重用就是促进全局优化的(包括提高响应速度)。优化的效果,决定于知识和信息的质量。智能制造的知识之所以能够优化,也是有原因的:除可以借助大数据,更重要的是:平台系统中的数字知识更容易进行PDCA的优化,从而逐渐胜过人脑。
 
责任编辑:李欢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