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1年度中国制造业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控技术”,688777.SH)成立于1999年,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致力于面向以流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提供以
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拥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六大区总店及100多家地方区域5S店,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资源调配和协作机制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和更加贴近需求的可持续服务,并在新加坡、迪拜、印度等海外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机构,服务全球用户,核心产品已应用至50多个国家。公司核心产品
DCS于2020年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到2020年底,中控技术已形成了以实时数据库(RTDB)为基础、先进过程控制(APC)、
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仿真培训软件(OTS)为主体的四大类软件产品体系,完成包括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控、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领域共计200余个APP应用开发。

图1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CIO个人简介
闫铎功,自大学毕业开始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带领团队研发完成汽配行业进销存系统,并投入市场使用。2009年至2013年期间,先后从事制造行业、电商行业、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2013年12月加入中控,负责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及数字化转型工作,参与主导了中控BPM、PLM、SAP、EHR、OA、MES等众多IT系统的替换和升级工作及大数据云平台的基础规划与团队组建,拥有丰富的企业
信息化规划及和团队管理经验。

图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O 闫铎功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1.重建基于流程与数据分享的信息化架构
1)搭建BPM平台。基于原GROUP系统,对其BAP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从V2.9.6升级为V4.5.3版本,对其系统进行重新定位,将系统更名为BPM平台,将其打造为满足多组织架构的,面向股份公司业务
流程管理系统。
2)基于最新技术框架建设新的
企业门户和统一登录平台,统一股份公司与各子公司的办公平台、销售平台。
3)打造公司统一移动办公平台。依托emobile,集成EHR、Elearning等系统移动端,整合OA、BPM、ERP中的流程审批,形成公司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
4)全新EHR平台建设。重新建设了公司的EHR平台,上线了组织、考勤、接口、流程、薪酬招聘等功能。
5)BPM平台流程迁移与优化。2020年9月,完成建立IT新架构,将原ERP主要关键流程迁移到基于BAP平台的BPM系统。
2.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平台项目
重点建设基于销售和客户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发现公司增量市场、发掘用户需求。项目组基于战略目标的诉求,重点开展客户分析、商机分析、园区分析、市场分析、存量分析等市场与销售分析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为公司区域级、总部级的管理提供支撑。
1)第一次实现公司市场与销售数据的标准化,包括地区的统一、自动化产品与供应商数据标准化、行业数据标准化、客户与园区地址规范化应用于地图坐标等,对合同额、毛利、业绩等进行了数据口径统一,为财务分析奠定基础。
2)经营状态数据信息的实时化,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合同分析、回款分析、营销考核等功能,使公司高管、各总监、各区域总经理可以实时看到公司级、业务级、行业级、部门级的经营状态信息,便于调整、优化经营策略。
3)市场分析探索。通过公司系统内大量数据的梳理和打通,为客户分析、商机分析、园区分析、市场分析、存量分析等市场与销售分析奠定了基础,是下一步经营分析的基础。
3.中控PLM项目
1)建立企业级的产品数据和业务协同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以产品结构为核心的数据管理模式,集中统一管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设计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和一致,提高产品数据信息重用水平,为研发、生产、服务等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以提升产品质量。
2)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管理产品的全设计生命周期,以项目任务驱动设计工作,将设计任务和工作交付进行关联,实现产品研发项目的实时过程控制,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为后端制造提供模块化BOM构建、图纸和工艺路线数据的共享,打通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管理流程,确保上下游信息流的畅通,建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平台。
3)实现产品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控制,保护企业知识资产的安全;优化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实现工作流程的电子化,让围绕产品资料的各种流程更加规范化和可视化,提高产品设计效率。
4)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体系,实现完整严谨的变更流程管控,包括问题报告、变更请求、变更通告及实施计划等处理流程,实现变更的闭环管理。
5)建立企业级的公共零部件库,实现零部件的分类管理,实现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和优选等级管理,提高零部件的重用,压缩物料种类,减少设计及生产工作量。
6)实现与ERP系统,Cadence、Creo等设计软件及office、邮箱等办公软件的紧密集成,提高产品数据的在各IT系统中准确性和一致性,提升产品协同设计效率。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1.中控业财一体化项目
1)全面统一股份公司各项标准体系(统一财务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流程标准、统一数据分析),实现全面集团化管控;
2)对各子公司按业务模式进行分类,明确各公司间交易关系,新成立公司可快速复制并推广应用;
3)使用BYD平台,支撑海外子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提升海外网络访问效率,具备150多个国家扩展应用基础;
4)从实际业务操作层面,自下而上全面梳理公司业务流程,输出263条SPM线上流程;
5)实现业务经营规范化、财务管理现代化,业务问题显性化并引导解决,完整、及时、准确,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与效率;
6)建立以MRP为核心的供应链计划体系,全面平衡供应与需求,提升交付、降低库存;
7)基于项目型与产品型业务主线,通过发货平台、可用性检查、缺料平台等功能,实现公司发货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及精准供货;
8)建立多维度GPN核算体系,核算信息透明化,支持项目四算,支撑项目经理负责制;
9)实现数字化的流程设计,构建日常业务流程指标82个,快速识别企业运营问题并及时处理。
项目上线后,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大幅增长,在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后台职能部门人员几乎0增长。随着历史遗留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并被解决,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化功能不断迭代,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运营效率和质量,支撑公司更加高速的发展需求。
2.中控大数据平台项目
2021年6月,公司启动大数据平台建设,8月完成大数据平台规划,10月正式上线。该项目完成了中控大数据团队的组建和中控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搭建,团队自主开发数据集成管理、数据查询服务等数据平台产品,初步形成了涵盖离线、准实时、实时数仓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的数仓建模规范,综合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大数据基础平台服务能力。
自大数据平台上线以来,经过持续迭代优化,大数据集群(HDFS)数据存储量为773.3 G,实际数据物理存储量为2.3T,每日数据增量超过20G,每日平台任务运行数超过1900个。截至12月,已完成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实时、准实时数据应用项目3个,离线数据应用项目7个。
3.中控私有云平台项目
中控私有云平台是公司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的成功上线,有效提升了IT基础设施资源的交付效率,更好更快的支持业务需求,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降本增效,助力公司变革发展。
该项目自2021年6月启动,11月底完成数据中心机房改造、虚拟云桌面、私有云平台建设,经过1个月左右的试用,12月13日正式上线,达成以下成果:
1)统一纳管公司IaaS层资源,搭建IaaS平台基础,纳管2000+虚拟机;
2)极大提高资源交付效率,由原来的3~7天缩短为30分钟以内;
3)降低10%资源投入成本,若S2B平台回迁,成本可降低50%;
4)赋能工业软件研发与工程技术管理,为S2B平台、大数据平台、SaaS应用提供资源支持及云服务。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
要真正意义实现企业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的靠一套系统就能简单的实现的,而是要通过一个完整信息化规划才可以做到,即通过ERP系统、MES系统、OA系统、CRM、SRM、WMS等不同专业系统有效集成,而且各专业系统也必须贴合自身企业业务特点进行细节的深化应用。而且CIO本省也要不断学习个专业系统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正确的将前沿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尽可能的在企业中实践,为企业创造价值。比如中控最近在上APS项目,从生产排产角度变迁,从无限产能的MRP,到有限产能APS,再到以KPI驱动的排产等不断深化,中控也在不断的适应和深化排产的应用。
通过智能制造的建设理念的深化应用,最终实现在集团管控层面,做到战略绩效、品牌价值提升,供应链优化及
商业智能分析,也要在公司运营层面,做到关注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在公司层面做到制造体系与销售体系的紧密结合。更要在业务现场层面,做到关注执行响应,提高精益效率,做好制造执行和现场物流的管理。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