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其他栏目  »  优秀CIO参评内容

马清海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23/2/8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整理      
关键字:CEO评选  e-works年度盘点  智能制造  马清海  
本文为“2022年度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杰出CE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对智能制造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深刻,不仅仅在权限、资金和管理方面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制造的推进,更身体力行地参与智能制造规划,在企业战略层面上指导智能制造进程的CEO。
一、企业简介

       SMC全球化企业集团,是世界著名的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拥有业内最大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现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40%以上)。

       SMC中国公司是SMC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建成的以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同时提供技术服务的海外独资公司。公司经营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重点发展的“强基工程”之一。公司主营业务是开发、制造气动元件与装置,以及其他辅助元件、工业自动化元件装置和相关电子元器件;自产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SMC的气动技术与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半导体/液晶面板、太阳能、锂电等新能源行业、LED、机器人、生物医药工程、食品包装工业等工业自动化产业。

       经过近30年稳步发展,现由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总部,统筹管理销售、制造、研发等5家独立法人外资公司,总投资额超过15亿美元。公司现有员工7500余人,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常州等地建立了7家工厂,可提供70多万种规格的产品,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近50万家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产业的气动元器件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现SMC中国集团年营收达到140亿元,成为中国及北京市为数不多的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百亿企业”。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图1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二、CEO简介

       马清海,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经济师,现任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工业工程分会理事、日本产业训练协会MTP/TWI授证讲师、中国工业工程协会教育培训专家等,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马清海于90年代初由国家选派赴日研修数控技术,是国内早期的数控技术专家,拥有近三十年日企制造业生产运营管理经验。他精通5S/TPS-精益生产推进,致力于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制造现场管理、制造管理人才育成并长期担任从采购、生产、品质保证、到物流的供应链运营管理工作。

       马清海于1996 年加入SMC中国,带领创始团队在北京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管理水平最高的全球制造基地。同时,他还主导、创新了SMC中国的精益生产模式以及SMC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近年来,在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新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他带领SMC中国团队积极倡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制造,探讨创新SMC数字化转型、低碳绿色的新制造体系,通过SMC中国的创新实践,引领SMC集团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在他的带领下,SMC中国位于亦庄和顺义的两家工厂被国家工信部评委“国家级绿色工厂”,2022年度“北京市数字化车间”。此外, 2018年,他带领SMC 中国管理团队获得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大贡献奖,他本人于2021年获得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麒麟”领军人才称号。

       近年来,马清海致力于SMC中国市场营销领域的变革。通过彻底的营销战略重塑以及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营销服务团队打造,他带领SMC中国营销团队深入把握中国市场需求,完善面向市场、重视客户的营销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国工业产业自动化、高端装备国产化、“卡脖子”行业的支持力度,在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企业逆势前行,实现销售额的逆势倍增,实现打造气动领域的“百亿企业”目标,也将SMC中国打造成SMC集团最大的市场销售贡献者。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清海
图2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清海

三、近几年来对企业转型发展所采取的举措

       SMC 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气动元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近几年随着中国气动市场规模和销售贡献持续扩大,中国市场现已成为SMC全球最大单体气动市场,占到SMC全球营业比例的近30%,尤其是疫情三年来,SMC中国实现了逆势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

       作为SMC中国的CEO,近年来的主要发展举措有:

       1)重组SMC中国事业、打造百亿级高端装备企业

       遵循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国内大循环为导向,强化SMC中国对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在北京成立SMC中国区总部,统括SMC在国内的5家法人公司事业。在公司全球BCP计划、SDGs战略,营销的9+6战略的引领下,SMC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从生产制造布局、研发体系建设、全球营销网络构建、稳健运营体制、信息网络安全等五个维度强化SMC经营体制,确保在任何不确定下实现对全球50万家客户的供给保证,让SMC成为全球自动化产业最值得信任的配套商。同时,强化在中国的投资和产能提升力度,追加投资20亿人民币,自20221年起实现了12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成功将SMC中国打造成为了百亿级的制造装备企业。

       2)统合销售体系、强化全国物流网络建设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新组建SMC自动化有限公司,负责SMC亚太地区及中华区的销售及售后支持服务,服务国内近10万家自动化产业客户,在江苏常州注册成立SMC自动化公司的江苏分公司,筹备建立了常州物流中心,以满足中国华东地区日益增长的自动化市场需求,支持国家江浙沪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了对半导体、生物医药、机器人、动力电池及光伏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方面的资源配置和倾斜,全面巩固和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3)强化SMC中国的研发功能、筹建SMC亚太研发创新中心

       持续推动了SMC中国研发规模的持续升级,研发团队现近200人,成为支撑SMC中国产学研结合发展以及中国营业市场开拓和服务客户的重要力量。并拟在北京扩建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中心,配套建立亚太最先进的气动产品性能实验室、真空洁净产品实验室、寿命实验室及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以强化提升面向5G通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气动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能力。有力支持中国高端制造装备的国产化配套和自主可控。

       4)推动SMC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早在2015年,他着手建立和扩大IT专职团队规模,成立营业和制造业务数字化PJ团队,推动公司数字化创新转型工作并取得突破进展: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他着手整合面向中国市场的营销管理体系,探索营销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并在2022年实现了营业销售门户系统、CSS、OPS、WMS等系统并网上线使用,使SMC中国的市场营销体系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国内外客户短期和长期的服务诉求、也大幅提升了营销效率;同时、各个工厂同步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IOT、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升级制造流程,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工厂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革新,SMC北京两家工厂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与柔性化,先后获评北京市数字化车间称号,并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5)推动SMC中国绿色节能转型

       在制造系统,SMC中国各个制造工厂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大力开展“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项目,成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多年的清洁生产认证企业;北京地区已建立光伏发电系统,使得SMC中国的绿色能源使用达到15%,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0吨。同时,通过打造覆盖全生产区域的数字化的动态能源管理系统,致力于能源消耗的节能减排。三年间北京各个工厂先后获得国家工信部的绿色制造工厂称号。并利用SMC自有节能技术促进客户生产制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和能源节约,每年为30多家客户做节能提案、减少CO2排放近万吨!

四、近几年来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进展

       SMC作为最可靠的先进自动化元器件装备制造商,一直致力于在两方面推进自身工业数字化改造:一是先进的制造方法、工艺,比如自动的、数字化的、节能的、环保的、智能的工艺设计;二是高端智能产品的开发,比如绿色节能、智能互联的产品。

       近年,SMC设立专门的智能制造推进和技术团队开始推动工厂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作。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规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资需求计划)、OA、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等连接制造、财务、营业的多个企业级应用系统已在使用中。同时正在进行的是智能制造的各类协同平台的搭建。

       基础设施方面,企业工业网络覆盖达到90%以上,各工厂到数据中心连接方式由最初的没有冗余的星型点对点专线方式,已升级成为更大带宽的MPLS-VPN为主,IPSec -VPN为备份多链路方式。车间内采用的是IT和OT相结合,工厂外网络采用MPLS及IPSec备份组网方式,实现制造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广泛互联与高速传输,实现与车间内、外网的互联互通与业务协同。数字化车间主要采用条码技术,用于标识识别,通过信息系统及数据共享,实现车间内外数据流通、互认。2022年已开展5G测试工作。主要内容有,提高现有5G信号覆盖,测试设备采购,外网穿透,内网服务器的公网地址转换。内部主干核心网络由千兆升级到万兆,无线网络逐渐升级到WIFI6,互联网由百兆升级到千兆。

       车间自动化方面,已大量导入高档数控设备、自动装置、工业机器人,核心设备数控化率也达到90%以上,不仅让车间生产效率提升20%,同时也支撑了车间数据管理、计划与调度方面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车间数字化方面,上千台设备的动态数据采集项目已落地投入使用,自主开发的APS排产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中的报工系统、设备稼动实时状态管理系统、RPS设备报修系统及目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岗位间、工序间、部门间的快速数据传递及智能化管理。同时,已建立现场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AGV搬运车试点使用;质量控制和追溯正在由纸质管理向电子化管理过渡,数字化测量系统可全面实现测量数据精确分析,快速显现并改善质量问题,实现不良率降低20%。

       SMC北京两家工厂通过全力推进工厂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与柔性化,先后获评北京市数字化车间称号,并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五、对智能制造的感悟和观点

       1. 企业经营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在不确定时代企业面临诸多生存和发展挑战,因而企业需要考虑经营中永远不变的和不断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变,那就是创造客户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手段不变,那就是技术、产品或服务;不断变化的是环境、客户、客户的需求。那么如何满足客户的变化需求是取胜市场的根本,对制造型企业来说,那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升级等手段来获得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价值。而智能制造或数字化转型,即是以IoT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技术手段推进制造过程中产品在质量、交货期、成本方面取得价值优势,或在物流和售后过程中取得服务优势。所以说,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化转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企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技术和手段。

       2. 关于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非标品少量订单生产,二是标准品大量库存生产,不同的生产方式其智能制造的路线也不尽相同,非标品生产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设计到仿真,到制造,再到售后反馈,形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标准品生产以准确的短交货期需求、市场预测信息为基准,以大批量连续生产+集中出荷的低成本制造为目标,通过数字化+自动化两化融合,实现低成本、高效生产。这两种方式涉及的数字化技术的偏重点不同,转型的工作重心也不同。

       3. 关于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步骤

       SMC认为,智能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实施和实现阶段性基础目标:首先是应用工业工程IE技术提质增效,即实现精益制造—稳定品质和安全供给;其次是尽快实现工业3.0的要求,包括工业产业智能化的产品开发、生产设施、装置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及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等内容;再次是是通过IOT、数字化技术追求“智能制造”,即实现生产柔性化、产品个性化或服务多样化等差异价值,最后通过数字技术支撑企业的绿色节能转型。

       4. 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准备工作

       SMC认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准备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数字化意识的树立、数字化思维的建立、数字化组织与流程的再造和数字化人才的准备。

       5. 关于数字化措施的评价

       最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会对业务和现场是否带来改变,包含以下几点:

       1)现场管理、经营的可视化提升

       2)可视化基础上的异常处置速度化、改善的速度化和质量的提升

       3)改善力、问题解决力的提升

       4)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效率提升
责任编辑:梁曦
本文为e-works岁末盘点活动参评材料,版权属于提供材料的企业和本网站共同所有。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任何人不得以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否则将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联系本网站,请发送邮件至editor@e-works.net.cn。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