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3年度中国制造业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旭升集团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领跑者,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包括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电驱系统)及轻量化车身结构件等。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减速器箱体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全国第一,连续5年全球第一。
公司拥有压铸、锻造、挤压、系统集成4大事业部,3大全球技术研发中心、12大数字化生产基地,具备年产50万吨新能源铝合金部件生产能力。
二、CIO个人简介
王伟,现任旭升集团信息中心总监,具有23年
制造业信息化从业经验,服务过上汽集团、普茨迈斯特、中联重科、上海电气、晶科能源和旭升集团等知名企业,其中14年总监及以上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制造型企业自动化、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落地经验。

图1 旭升集团 CIO 王伟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2002-2004年,上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SAP实施一期、二期项目,以PP关键用户、项目经理助理身份参与一期,以项目经理身份主导二期,带领一个国际化团队,成功上线。
2007-2008年,普茨迈斯特机械公司(德国独资)SAP实施项目,以项目经理身份主导完成。
2009年,普茨迈斯特CRM实施项目,以项目经理身份主导完成。
2010-2013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SAP实施、推广项目(1-5期),以项目总监/经理身份主导完成。
2013-2104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PLM实施项目,以项目经理身份主导完成。
2014年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IPD管理咨询及系统落地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完成。
2013-2015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
智能制造MES实施与推广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完成。
2014-2015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CRM实施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完成。
2016-2017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燃气轮机工厂、锅炉厂SAP推广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完成。
2016-2017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SAP PLM二期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完成,实现电站集团三家工厂的深度应用。
2017-2019年,晶科能源智能制造Camstar MES实施与推广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试点成功并全球推广。
2017-2019年,晶科能源智能制造SAP EWM实施与推广项目,以项目总监身份主导试点成功并全球推广。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相关项目
1)旭升集团数字化转型项目
2022年,结合行业大环境和内部管理提升要求,公司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项目,从顶层设计、流程梳理、组织优化到系统实施,制定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具体项目实施包括:聘请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协同内部团队制定整体战略规划、
信息化规划、梳理流程;聘请安永咨询公司梳理部门、岗位职能职责,人力资源盘点;聘请德勤SAP团队实施SAP ERP项目等。
应用效果:
●建立了数字化组织和数字化文化,数字化能力纳入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
●精简了40%的流程,整体流程完结效率提升了30%;
●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
●精简了一大批做重复性工作的岗位,包括质量审核、文员等。

图2 旭升集团“两面一底座”数字化整体架构
2)旭升集团轻量化铝合金成型“集群示范头雁型”未来工厂建设
该项目于2023年获得浙江省“集群示范头雁型”未来工厂殊荣。该未来工厂融合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了大量创新,凝练了一系列易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主要特征是:以智能工厂生产高端化产品,以技术创新和模型化凝练,建立模型,并在典型场景中迭代更新,形成最佳实践。
从整体规划维度来看:从顶层设计、流程梳理、组织优化、系统实施到产线实施,制定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且不断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利于后期对内推广、对外赋能;从自动化工厂维度来看:全自动化布线、全工序追溯、全自动在线检验、混排生产、同步开发等,均属行业领先。
该未来工厂对行业有一定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1)与上下游各主体之间深入合作,互相学习,增强粘性。(2)个性化定制,旭升为提高响应速度,在建立标准库的基础上,实现敏捷设计、开展并行工程,实现
快速成型,比竞争对手提前20天交样。客户愿意深度合作和共同研发,自然形成了从制造到技术服务的转型升级。而这一切能力的实现,都是源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又助推了企业数字文化和数字化组织的形成。

图3 旭升集团“集群示范头雁型”未来工厂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或观点
企业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智能制造是系统工程,一定要将IT与业务融合;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
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融合;系统与系统融合。
●智能制造要结果导向,降本提质增效是重点考量点。给工厂运营带来实实在在价值,促进下一轮智能制造项目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
●智能制造可挖掘点很多,投入产出比大,值得坚持不懈投入。
本文为e-works岁末盘点活动参评材料,版权属于提供材料的企业和本网站共同所有。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任何人不得以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否则将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联系本网站,请发送邮件至editor@e-work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