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eamcenter实现三维工艺设计技术
2 中间工序模型
结构化工艺创建出来之后,如何有效利用设计的3D模型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为此实施中提出了中间工序模型的概念。之所以将中间工序模型单独列出来,主要原因是其对工艺模式的创新有直接意义。中间工序模型是指产品从原材料形态到最终成品的加工过程中某个工序对应的模型。对传统的工艺方式,工序面对的都是二维化图纸,元论是加工还是审阅理解都浪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工序对应模型的不同状态,通常是由不同的设备和人员完成的,当一个零件从一个工作中心到另一个工作中心时,需要显示这种形态的变化,其对应的NC加工程序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利用中间工序模型来描述不同工序上零件的工序基准、加工内容、加工要求等生产现场方面,计量内容、计量要求等计量方面,检验内容方面,加工刀路仿真结果及数控加工程序的执行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图3描述了不同工序对应的形态及具体尺寸。
图3 工序模型示例
零件的加工将根据实际的需求分多步工序进行,每一工序具有其对应的模型状态。零件加工各工序模型都应与零件模型相关,以实现零件模型的更新能自动传递到各加工工序模型。同时各上下工序之间模型也应保持关联,以符合实际加工过程中毛坯模型在各工序之间的状态转换。
在形成的工序模型上,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是产品制造信息(Product Manufacture Information,PMI)的标注,用来指导生产。当然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设计部门的PMI标注需要传递给工艺部门,让工艺部门的技术人员可以重新利用和继承这些已经标注好的PMI,减少工艺编制的工作量。设计模型的PMI被传递到了工序模型后,由工艺人员进行参考和新标注工艺信息,φ50.6是工艺人员在工序模型上标注的尺寸,(146.3±0.05)mm是设计模型PMI传递过来的尺寸。所有的紫红色尺寸,工艺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显示,但是不能对该尺寸进行修改(图4)。
图4 产品制造信息
3 数字化出版发布
形象、鲜明的中间工序模型,如果能够出版发布,并且能够随着产品设计模型的变化,与其相关的文档可以动态自动更新,势必大大提高日常对工程文档生成、维护的效率。
利用Teamcenter的Publish可以将设计的3D模型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在实施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将动态的3D模型形象地描述出来。
(1)带有PMI标注(如尺寸公差等)的三维中间工序模型、爆炸图、标注和符号、导引线、剖面等;
(2)可以将出版的文件输出到不同格式(如XML/SGML)的编,辑器中(例如FrameMaker、Arbortext Editor、XMLSpy);
(3)最终将出版物打包,供网页发布浏览。
通过捕捉数字化出版3D模型的不同状态或标注,所有的几何信息会被临时放在剪贴板上(实际上在Teamcenter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数据集),在电子手册创建时可以分别填充到3D模型和爆炸图显示区,当双击3D模型区时,可以调用Teamcenter浏览器进行旋转,调整到合适位置退出时,电子手册上反映的就是最终调整的状态。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 上一篇文章:面向知识工程的产品设计评价系统
- 下一篇文章:PDM实施方法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