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PM方法论是Element-Based Process Management的英文首字缩写,意为“全要素
流程管理方法论”,以下简称为“EBPM全要素管理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从战略到执行的数字化流程体系;这套方法论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助力企业打造数字化的流程型组织。
EBPM全要素管理方法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基于管理要素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数字化模型;第二部分内容是基于这套数字化的模型构建PDCA的流程管理数字孪生闭环,涵盖流程设计、执行、治理和优化的流程管理全生命周期。
1 “解析”和“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方法论
正如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是由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等关联关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样,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是由各种管理要素通过“对接”和“引用”这两种关联关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EBPM全要素流程管理方法论完整阐述了一套“解析”和“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方法。“解析”就是解构分析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构建”就是将解析出的各类管理要素通过“对接”和“引用”这两种关联关系,组合成一套“结构化”、“一体化”和“精益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图1 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26类管理要素
上图所示是EBPM要素流程管理方法论“解析”出的,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26类管理要素,按其主要功能特性分为六类,分别是:
战略视图:战略目标、商业模式、价值链、服务树、业务能力、管控模式。
流程视图:端到端流程、职能流程、作业流程。
组织视图:职责、组织、角色、场景。
功能视图:事件、活动、风控、系统。
数据视图:绩效、记录、术语、数据。
规则视图:制度、标准、程序、指导、知识。
2 企业管理体系:工作事项的5W1H
EBPM方法论认为,构建企业管理体系其实质就是理清楚工作事项的5W1H,即企业究竟应完成哪些工作事项(WHAT);为什么要完成这些工作事项(WHY);在哪里完成这些工作事项(WHERE);何时完成这些工作事项(WHEN);由谁来完成这些工作事项(WHO)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事项(HOW)。

图2 EBPM管理要素5W1H架构
将26类管理要素按5W1H重新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上图所示的EBPM管理要素5W1H架构。
WHAT(何事):“职责”和“业务活动”主要用来描述企业应完成哪些工作事项,其中“业务活动”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联结了所有其他管理要素,而企业的运转就是通过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业务活动”来实现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业务活动”的组合构成了“职能流程”;而描述了需求发起至需求关闭全业务过程的一系列“职能流程”构成了“端到端流程”。总之,职责、活动、职能流程、端到端流程这4类管理要素属于5W1H中的“WHAT(何事)”。
WHY(何因):“战略目标”、“商业模式”、“价值链”、“服务树”、“业务能力”和“管控模式”这6类要素主要用来解析企业应该通过完成哪些“工作事项”从而满足哪些来自内外部的“业务需求”,属于5W1H中的“WHY(何因)”。因此,这6类要素与属于“WHAT”的4类要素,构成了因果关系。
WHO(何人):“角色”、“组织”、“场景”这3类要素,通过与“职责”和“活动”关联可描述由谁来完成某项工作事项。其中“场景”通常用来精准描述不同情况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WHO(何时):“事件”通过触发机制来描述“WHEN(何时)”完成某项工作的要素。
WHERE(何地):对于管理体系来说,“WHERE(何地)”不是指地理位置,而是指在哪里完成或记录某项工作。比如,在线上哪个
信息化系统中完成或记录某项工作,当然也包括在线下通过哪个纸质或电子表格为载体的“表证单书”来完成或记录某项工作。“系统”和“记录”这2类要素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主要用来描述这类信息。
HOW(何法):“制度、标准、程序、指导、知识”以及“绩效、风控、术语、作业流程、数据”这10类管理要素,在管理体系中主要用来从“多、快、好、省、稳”的维度针对完成某项工作事提出工作建议和管理要求。“多、快、好、省、稳”也可以称为“A(Amount规模)、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T(Time时间)、R(Risk风险)”。
3 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从战略到执行

图3 企业管理体系的逻辑路径
上图所示是基于26类管理要素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逻辑路径。以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两大模型为起点,解析出企业应具备哪些能力,得到企业的能力架构。
能力架构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结点。
基于能力架构可以进一步解析出职责体系模型和职能流程架构。职能流程架构本质上是能力事项的分层分类体系,最终得到职能流程清单。职能流程图模型由“事件”和“活动”这两类要素构成,围绕如何将“活动”完成得“多、快、好、省、稳”,则需要进一步构建“制度、标准、程序、指导、知识”和“绩效、风控、术语、作业流程、数据”这些管理要素,并且引用关联到相应的“活动”上。
基于企业商业模式和能力架构,可以解析出企业应有哪些满足各类内外部业务需求的价值链,进而得到完整的端到端流程清单。有了端到端流程流程清单后,再从职能流程架构>中找到相应的“积木块”构建端到端流程图模型,最终完成战略-能力-职责&职能流程-端到端流程这一闭环管理体系模型的构建。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