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各个工况优化结果分析
(1)弯曲刚度工况
弯曲刚度工况优化结果如图3所示。柔度经过34迭代,最终优化的最小柔度为13.9N·mm,迭代过程如图4所示。由图5可知,载荷传递路径有3条,中央通道下横梁①→前纵梁末端②,中央通道下横梁①→门槛梁③,备胎前横梁④→后纵梁中部⑤。
图3 弯曲刚度工况优化结果
图4 柔度迭代过程
图5 优化结果解析
(2)扭转刚度工况
扭转刚度工况优化结果如图6所示。柔度经过80迭代,最终优化的最小柔度为97.7N·mm,迭代过程如图7所示。由图8可知,材料在备胎前横梁①和后横梁堆积②,可知该两个结构对扭转刚度作用大,同时后纵梁中段前横梁①通过载荷传递路径与门槛梁③前端相连。
图6 扭转刚度工况优化结果
图7 柔度迭代过程
图8 优化结果解析
(3)正面碰撞工况
正面碰撞工况优化结果如图9所示。柔度经过25迭代,最终优化的最小柔度为9KN·mm,迭代过程如图10所示。由图11可知,载荷传递路径由前纵梁中段①分叉,分别传递到上边梁②和前纵梁末端③,前纵梁末端③的载荷传递路径又分为3条,分别是门槛梁④、前纵梁末端延伸段⑤和中央通道下横梁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