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产品创新数字化(PLM)  »  EDA

全球与中国芯片产业链透视

2023/5/9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魏蝶  胡中扬      
关键字:EDA  芯片  
本文将对全球与中国芯片产业链进行概要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多维解读,构建芯片产业生态

       芯片行业衍生出的垂直分工模式,将芯片的设计与制造独立开来。但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动,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Fabless厂商与Foundry厂商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委托,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迫使我们要将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主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竞争力,使得芯片产业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依然能坚韧发展。那么,全球芯片产业链现状如何?各环节有哪些典型厂商做支撑?以下将重点对芯片产业链上、中游进行分析。

       1.芯片产业链上游分析

       (1)EDA领域

       众所周知,全球EDA市场寡头垄断,集中度较高。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西门子EDA(前身为Mentor Graphics,2016年被西门子收购后,2021年正式更名为西门子EDA)和ANSYS被称为EDA软件的“四大金刚”。公开资料显示,其在全球EDA市场的占比接近80%。“四大金刚”的垄断之势,或是源于其能提供完整的EDA工具,覆盖从前端设计、后端设计、仿真/验证直到流片的整套产品,形成设计的闭环;亦或是源于其在擅长的领域苦心经营,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流程的不同环节形成独特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国外还有Keysight、Silvaco、Aldec、Altium、Zuken等EDA厂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

       虽然国产EDA厂商起步较晚,但国内芯片产业链的不断深入,使得大众对于上游EDA的关注度直线上升。随着国内芯片上下游领域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加速,以及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芯片需求量随之激增,中国半导体市场蓬勃发展,国内EDA的需求增长更加迅猛[5]。在国外几乎垄断的大环境下,国内诞生了一批自主EDA厂商,以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国微思尔芯、芯愿景、芯华章、若贝电子、全芯智造、九同方微电子、芯和半导体等为代表,拿下了一定的市场。由此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EDA单元软件,各厂商凭借着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正朝着局部解决方案、全流程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表3 EDA厂商
表3 EDA厂商

       (2)芯片制造设备

       芯片设备通常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研发时间长,一台新设备的研发少则五年,多则十几年,还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二是投资金额大,例如,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连续20年每年逾20亿欧元的研发投入,研发出EUV设备。三是高度垄断,美日欧五大巨头引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分别为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阿斯麦(ASML)、泛林半导体(Lam Research)、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科磊半导体(KLA)。例如,荷兰ASML在光刻市场拥有超过9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极紫外光刻机(EUV)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美国应用材料在离子刻蚀和薄膜淀积领域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刻蚀、清洗、离子注入设备等领域,其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泛林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刻蚀设备龙头企业。

       近年来,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国产芯片设备厂商逐步发展起来。在芯片设备各细分领域,抛光设备、清洗设备、刻蚀设备、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等都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中微半导体12英寸刻蚀机已成功用于台积电5nm生产;盛美半导体的清洗设备已进入国内多条生产线;中国电科的离子注入设备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已实现28nm制程所有工艺全覆盖;芯源微的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与单片式湿法设备已作为主流机型应用于台积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一线大厂。芯片设备各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如表4所示。
表4 芯片制造设备厂商
表4 芯片制造设备厂商

       (3)芯片制造材料

       按芯片生产流程来看,材料与设备是芯片制造的物理基础,原材料的产量规模直接关系着芯片产业的发展。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芯片材料是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是产业起步较晚,在品类丰富度和竞争力上处于劣势。例如,全球硅片市场主要由信越化学(Shin-Etsu)、SUMCO等少数厂商主导,我国硅片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国产硅片供应商主要是集中在供应8英寸及以下硅片,无法满足主流需求;光掩模市场主要是美、日龙头企业主导,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前三大光掩模厂商分别为美国Photronics、日本Dai Nippon Printing和日本Toppan。

       伴随国内芯片市场的持续大规模建设,国产芯片材料迎来快速发展。同时,依靠产业政策导向、产品价格优势,本土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沪硅产业现已掌握了包含300mm硅片在内的硅片生产的整套核心技术;华特气体的锗烷、高纯度乙烯、高纯度丙烯等产品在电子特气特别是高端芯片材料领域取得应用突破;江丰电子的靶材产品已应用于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的最先端制造工艺;安集科技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部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电镀液及添加剂的垄断,三大核心产品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芯片材料各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如表5所示。
表5 芯片制造材料厂商
表5 芯片制造材料厂商

       2.芯片产业链中游分析

       (1)芯片设计

       芯片设计行业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我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短板非常明显,高端通用芯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高端通用型芯片(包含FPGA、AD/DA等)。目前CPU领域几乎被英特尔垄断了全球市场。存储器领域,主要被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国外厂商垄断。美国在数字芯片设计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众多世界顶级的设计公司,如Intel、高通、英伟达、AMD等。此外还有英飞凌、恩智浦、东芝等国际厂商,在芯片设计各细分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产业在提升自给率、政策支持、规格升级与创新应用等要素的驱动下,保持了高速成长的趋势。从目前产业的情况看,在射频芯片、存储器芯片、图形处理器(GPU)、通信芯片等领域中,我国有众多优秀的芯片设计厂商崭露头角。例如,在存储器领域,长江存储已经实现了64层3D NAND闪存的量产,并正在研发128层产品;兆易创新在Nor Flash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在射频芯片领域,卓胜微通过不断创新及自主研发,已初步完成射频前端全品类的纵深布局。华为海思和紫光展锐已经是移动通信领域重要的芯片设计厂商,并在产值上进入全球前十大Fabless供应商排名;中兴微电子的RoseFinch710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景嘉微是国产GPU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GPU并用于商用的公司。芯片设计的主要厂商如表6所示。
表6 芯片设计厂商
表6 芯片设计厂商

       (2)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是芯片产业链中最核心也最困难的环节,涉及到复杂的工艺流程、精密的设备、高昂的投资和严苛的质量控制。亚洲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拥有领先的制程技术。此外,全球芯片制造商主要代工企业还有联电、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高塔半导体(Tower jazz)、力晶(Power Chip)、世界先进(VIS)、东部高科(Dongbu HiTek)、X-Fab、SSMC等。目前,中国大陆较为先进的芯片制造商是中芯国际,其最新的14纳米工艺已经开始量产。此外,还有华虹半导体、三安光电、士兰微、华力微电子、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一批芯片制造企业,正在悄然发展。

       尽管我国芯片制造已经达到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水平,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在7纳米及以下工艺上,我国芯片制造企业的产能和品质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受限于高质量的芯片制造设备,我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例如,光刻机是芯片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但高端光刻机市场一直被国外垄断。

       此外,对于芯片制造环节极其重要的CIM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也被美国科技巨头IBM和美国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所垄断。CIM系统是由生产执行系统(MES)、装备控制平台(EAP)、良率分析控制系统(YMS)、FAB实时调度排产系统(RTS)等数十种软件系统组成,也被称为“制造环节EDA”。市场上产品主要来自IBM和应用材料,其利用先发优势不断增加自身实力,占据12英寸晶圆及以上的主要市场。在此领域国内参与者很少,主要厂商有哥瑞利、上扬软件、赛美特、芯享科技、上海铠铂、格创东智、华经信息等,逐步在6英寸、8英寸、12英寸晶圆厂CIM项目中实现突破。
表7 芯片制造厂商
表7 芯片制造厂商

       (3)封装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封装测试领域实力较强,拥有一批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封测前十强预估排名为:日月光半导体、安靠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力成科技、天水华天科技、智路封测、京元电子、颀邦科技、南茂科技。可以看到,前10名中,仅有第二名安靠科技是美国企业,份额约为14%,另外的9家厂商全部是中国企业,这9家中国企业合计份额达到64%,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封测市场。

      国产封装测试企业不仅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国内自主创新提供了支撑,并已积累起先进封装技术,其中,球栅阵列封装(BGA)、晶圆级芯片封装(WLCSP)、单列直插式封装(SIP)等先进封装技术已经实现量产。
表8 芯片封测厂商
表8 芯片封测厂商
 

图3 国内芯片产业链厂商图谱

图3 国内芯片产业链厂商图谱

图4 国外芯片产业链厂商图谱

图4 国外芯片产业链厂商图谱

结语

       芯片产业投资巨大,竞争激烈,涉及诸多复杂的技术、工艺制程、材料和制造装备。全球芯片产业链是一个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芯片产业链的从业企业需要建立差异化的定位,寻找到自己在产业链中的独特价值和竞争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算力形成巨大的需求,成为芯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几十年的发展见证了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没有终点的赛道上,芯片厂商唯有突破技术瓶颈、强化产业链协作,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章

       [1] 2022年我国半导体行业产业链深度分析,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分析
       [2] 任重而道远:芯片产业链全梳理
       [3] 中国芯片企业科普 | 我国芯片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名单
       [4] 芯片全产业链详细分析
       [5] 《大陆IC设计及工具链分析》报告
责任编辑:魏蝶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