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9日下午,e-works第二届大湾区智能制造考察团一行来到本次考察的第二站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电梯)。考察团团员们参观了日立电梯中试、钣金、构件等多个车间,并与日立电梯李志鹏部长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全面了解了日立电梯从两化融合到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考察团在日立电梯合影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日立集团旗下的日立电梯从1995年进入中国,自2003年以来连续15年产销量位居中国电梯行业前三甲。日立电梯2019年的出货量达到11.2万台,2020年1-8月份出货量、销量、安装量都出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总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2万台。但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压力,日立电梯也和很多制造企业一样都在不断跳脱传统行业思维,寻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
创新驱动下的智能研发
日立电梯充分整合了亚洲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扶梯研发中心、电梯研发中心、日立楼宇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日本水户研发中心六大研发机构的资源,形成了“5+1”的研发网络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目前已有超过1400名专业研发人员,累积获得专利有效授权数1000项,参与国家50项电梯标准法规的制定,每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3%以上。
让考察团一行人印象深刻的是矗立在厂区一侧的全球最高电梯试验塔——H1 TOWER。作为日立电梯全球研发和测试日立尖端技术的平台,H1 TOWER为日立电梯创新研发提供了全新的动力。试验塔主体高度288.8米,地上273.8米,地下15米,塔内包含15个试验井道,总高度达2.2公里。其中,最高的试验井道高250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H1 TOWER可开发和测试载重达5000公斤的多种规格电梯,满足日立在超高速电梯、双层轿厢电梯、大载重电梯、智能群控系统等的研发和试验。
全球最高电梯试验塔——H1 TOWER
数据赋能下的智能生产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更加迫在眉睫。从1996年开启以电子化为中心的桌面应用,到2004年以流程为中心平台化、专业化系统应用,再到2012年以数据、协同为中心的云计算和移动化,直到2019年开启的数字化转型,日立电梯的信息之路踏实而坚定。
日立电梯信息化历程
李部长介绍说,日立电梯标准产品最快交付时间可以是1周,非标产品最快可以在2-4周实现交付,如此强大的交付以及生产能力的背后,离不开从订单到交付全流程强大的支撑。日立电梯有5大网络制造基地,2大部件制造基地,大量的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设备应用于制造各个环节,自动化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在自动化的同时,产品的数字化也在同步推进,日立电梯引进了不同的数据系统、营业系统,对电梯生产进行可视化管理。每一个图标,每一个进度条,每一个柱状图,每一个状态信息的背后都是数据的驱动。
构件车间总览
日立电梯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界面
变革推动下的智能服务
截止2019年底中国电梯保有量达到709.75万台,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电梯总保有量将突破800万台大关。而中国电梯维保市场每年以超10%的速度在增长,预计2020年维保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洞察先机的日立电梯早已提前布局“后电梯市场”,加速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日立电梯通过IoT物联网大数据检测系统,获得超过300个电梯的运行数据,大数据联动日立电梯云服务中心,实现超过600项的电梯预诊断服务,对作业项目、周期、质量进行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动态保养服务,改变定时、定量的保养和质量监控管理模式。自2013年开始,每台出厂的日立电梯均标配远程遥监监测终端,24小时获得电梯运行数据,截止目前日立电梯云服务中心监控的电梯已经超过30万台。日立电梯已经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打造的电梯维保服务体系,让电梯实现“按需维保”。
ECLOUD电梯大数据系统
路漫漫其修远,日立电梯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依旧在路上,但每一步都走的稳健而坚定。目前日立电梯在传统电梯业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电梯产品设计延展到全方位的智能化楼宇交通管理,围绕电梯构建楼宇生态圈,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跳脱“传统行业”思维,创新运营模式的日立,也将获得了更多发展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