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变不了环境,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只有通过改变来适应大的环境,企业才会有生命力。”大西洋集团董事长李欣雨接受e-works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李欣雨所说的改变:是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大西洋集团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焊接材料的企业,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这家位于四川自贡的传统制造企业,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浪潮中,为何以及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e-works记者日前采访到大西洋集团董事长李欣雨先生。
在李欣雨接任大西洋集团董事长的2011年,工业4.0的提法还未诞生,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均尚未提出,当时的李欣雨就开始着眼于对大西洋集团这家超过60年历史的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
得益于较早地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西洋集团如今已基本建成了软硬一体化智能制造体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从焊接材料专家到焊接专家的战略转变,实现研发模式、管理模式和制造模式的创新。”李欣雨说。
大西洋集团董事长李欣雨
愿景:从焊接材料专家到焊接专家
成立于1950年的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上海斌诚焊接材料制造厂,是我国第一家焊接材料制造企业,也是国内焊接材料行业唯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西洋集团几经改制,已成为焊接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大西洋集团的主要业务是为装备制造业焊接领域提供优质的焊接材料,是国内焊接材料行业品种最多、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在国家的重点建筑项目中,譬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都有大西洋集团参与的身影,“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及的十大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装备、船舶重工、海洋工程等都是大西洋集团服务的重点行业。
从制造业行业分布来看,焊接材料领域是制造业相对边缘化的一个行业,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细分行业,因为焊接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最基础的工艺方法。
简单来理解,焊接技术分为焊接材料、焊接装备、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四个门类,大西洋集团的业务则主要集中在焊接技术体系的焊接材料这一块。
在李欣雨看来,焊接材料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领先的产品极容易被同行模仿和山寨。而只有提供配套的产品服务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能力,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市场。
这是为什么大西洋集团制定了由“焊接材料专家”发展成为“焊接专家”,实现由“焊接材料制造商”到“提供焊接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转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