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阀门是流体
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一般应用于液态或气态流体控制环境。国内外阀门市场竞争很剧烈,尤其是国内市场,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和民营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加之其购买力的相对减弱,使一些阀门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同时,国外市场的一些机会,也导致国内企业为了生存去努力开拓。
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至今,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的脚步就从未停息,制造车间数字化已为制造企业所广泛认同,为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法则迫使我们必须以高效的市场运作和敏捷的制造响应能力去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在工厂的制造过程中,生产计划高效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计划制订过程本身更加重要。
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制造车间的可视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在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过程的同时,实现车间执行、控制过程的高效管理和控制,提高快速制造响应能力。
为了应对这种快速制造的能力,如今的数字化车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数据的层面,是真正意义上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业的完美融合,涵盖了制造的生产、质量、物流等环节,主要解决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以及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实现的转化过程,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
在此背景下,采用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制造模式,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用数字化制造武装中国产业,实现两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减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保证持续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工业显得格外重要。
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采用数字化车间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30%、减少设计修改65%、减少生产工艺规划时间40%、降低生产费用13%,更为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获得了极大提高。
随着阀门行业重组步伐的加快,智能化转型将是阀门产品向高技术、高参数、耐强腐蚀、高寿命方向发展趋势。因此,建设智能车间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第一目标。
西派智能工厂的建设:
根据西派集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化公司发展方向,贯彻“重工制造2025”和“5G+工业互联网”战略部署,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制造国际领先的高端阀门。按照物联网工厂的总体设计目标,对5号智能精工车间进行现代化智能制造建设,整合车间、仓库、质量、人员、环境,建设现代化智能车间。主要内容包括:
智能设计能力的建设:通过三维设计与仿真工业软件、
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实现高端精密阀门设计、生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与仿真;通过模块化、平台化、知识化,打造阀门智能专家平台,减少设计所需的时间、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加速产品的研制和投产过程,保证高端精密阀门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运行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敏捷化生产能力的建设:通过高端
数控机床、自动化立体仓库、专用RGV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产线、专机等上下游工序(设备)实现有效衔接;结合工业物联网及5G
网络技术,实现工业实时数据采集集成智能装备与自动化物流的实时制造数据;结合ERP、MES、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仓库管理系统(WMS),将计划、执行、物流、质量等业务管控一体化,构建可视化智能生产线和生产指挥中心,实现数据驱动的精益制造,实现高效的运营和数字化的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
智能支撑能力的建设:借助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建设生产网络、工业数据中心及安全防护设施,建立新业务基础能力云资源池系统,实现智能制造的统一运营智能支撑,达到“量化供给”的运营目标。
智能分析决策能力的建设:建设企业级数字中台,通过先进的边缘计算感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AR增强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构建面向智能工厂的微服务组件,实现工厂基础资源管理APP、
生产管理APP、
工艺管理APP、
质量管理APP、能耗管理APP、设备监控APP、预测性生产APP、指挥仓APP、移动应用开发、AR应用管理和数字孪生虚拟工厂的管理,建立互联互通的云边数据,实现企业标准化规范管理由人工模式升级为智慧车间智能决策模式,为智能工厂推广进行最佳实践示范和平台基础构建。
实践及效果:
智能工厂投产以来,极大提高了公司产出水平,2018年车间产值12332万元,2019年产值16328万元,2020年产值22000万元,21年产值28000万元。实现生产人员减少3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50%,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达到数量化透明工厂管理的要求。智能车间的投产,使公司取得了市场优势地位,目前公司主要产品的质量及产能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阀门产品系列占领了中东、北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并与多家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展开长期合作,结成营销、技术、生产等多方面的战略同盟关系,与中石油、中海油已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市场份额稳定,现场产品使用反馈良好。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