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以“数字赋能西南”为主题的“2023国际
智能制造(西南)论坛”在重庆成功举行。会上,e-works总经理
胥军博士邀请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供应链方案专家陆考、Moxa智能制造专案经理荣海生、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规划架构专家余志远、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宋飞刚、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化经营处总监仇善海以“智能制造推进策略”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智能制造推进策略圆桌讨论
主持人:e-works总经理胥军博士
讨论嘉宾从左至右:
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供应链方案专家陆考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化经营处总监仇善海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规划架构专家余志远
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宋飞刚
Moxa智能制造专案经理荣海生
主持人: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如何综合考虑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从而取得实效?
荣海生:做好顶层规划,才能将智能化系统应用到工厂中,合理规划之后产生综合实效。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原因在于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让数字化进程更加顺利。
宋飞刚:“五化”有共同点——实现“五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五化”也有不同点——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收益,比如自动化;有的不能直接看到效益,比如数字化。在评价实效时,需要从多个维度看,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关于绿色化,首先想到的是节能减排,而通过合理的设计,让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即减少1g的重量所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效果更加明显。所以对于制造企业内部,取得实效首先要想好评价机制如何,不能只是直接的经济收益,应该从整体来看,通过“五化”实施是否有缩短交付周期。
余志远:作为
制造业,非常关心如何取得实效。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会从计划到交付,进行流程和指标的分解。无论是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绿色化还是智能化,一定是响应我们指标达到提升。
仇善海:首先,考虑集团战略;其次,确定每“化”需要做什么事情,落实到指标。指标需要价值体现——有形的和无形的。因此需要做可视化,可视化将无形变有形。刚刚讲到绿色化我很赞同,绿色化要从产品设计开始,智能化现阶段应该作为辅助,精益化是贯穿始终。
陆考:这“五化”是不同的结果,分布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说,要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具体策略。
主持人:制造企业如何制定自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推进路线图?
荣海生:要制定策略和路线图,首先要知道自身发展的阶段。引用e-works的智能工厂五级修炼,知道自身位置,才能制定好路线图。在此我建议大家参考e-works的咨询,它会根据各个阶段规划清楚。
宋飞刚:我从方法论上提出建议,分为7个步骤:1.明确目标,明确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目标;2.评估现状,要认真评估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3.制定计划,内部要有详细的推动计划,明确责任机制;4.认真技术选型,选择与现状、目标、计划相符的技术与服务商;5.落地实施;6.实施监控,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7.持续改善。
余志远:我结合青山工业的做法进行分享。我也反复提到过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在实际的智能制造规划过程中,第一,对标同行业优秀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学习行业优秀经验;第二,对制造流程的痛点和风险进行现状分析;第三,设计智能制造蓝图;第四,针对蓝图制定落地举措和计划;第五,关注每个阶段的成果,吸引大家关注智能制造,保持推进智能制造的热度。
仇善海:我的看法与前面几位差不多,补充两个细节:第一,在制定策略时,要得到领导的支持;第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常“回头看”,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执行方面的考核、监督等,要制定好预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陆考:我从两个维度来谈谈我的看法。一方面是自下而上,我们制定自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推进路线图要结合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自上而下,从组织架构来看,我们从领导层到业务基层,要有坚定的决心做数字化转型,因为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不断渐进的过程,可能要3-5年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
主持人:几位嘉宾已经把知识点梳理的很清楚,经验很值得参考。首先,做好评估诊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明确目标,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的需求;然后,要保证企业稳定的发展,逐步提升企业思路,一把手工作,回头看。下一个问题,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生态?
荣海生:制造企业要建立生态确实很困难,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最重要的。首先企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即一把手挂帅;其次选择各个行业的专业的供应商,从咨询、设计、实施、施工到维保等各个阶段,不同品牌、不同专业度相融合,要兼容并蓄多方面考察国内外的品牌供应商,选择出最合适的供应商。
宋飞刚: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多方面考虑,包括技术、团队、政策等。要想统一整合也是技术活,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站在供应商的角度,如果企业自身能力非常强,我们非常乐意与企业
协同配合;如果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升,我们可以找总承包商、咨询机构、行业经验丰富的服务商牵头合作,牵头企业的可以是甲方、乙方也可以是第三方,前提条件是必须足够的专业。
余志远: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生态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内部生态,一个是企业外部生态。在企业内部,建立数字化文化氛围,全民数字化的逻辑;在企业外部,识别和评估供应商的数字化水平,寻求供应链的协同共享,我们秉承相关交流学习的态度,打造行业标杆,带动智能化建设。
仇善海:第一,遴选供应商,要打造自身的供应商池,通过技术交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第二,要练好“内功”,提升团队的专业度;第三,咨询第三方,自身梳理不够系统化,第三方咨询交流会更专业、全面些。
陆考:作为供应商(乙方)分享两点:第一,明确定位;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供应商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取其精华,补齐不足。另外经验对于智能制造很重要,吸收好的经验。
主持人: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力量,需要乙方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又需要第三方站在中立的角度把关。因此,构建智能制造的生态需要甲方、乙方、第三方三方通力合作,发挥自身的职责和作用。本次圆桌论坛探讨的推进智能工厂的相关策略、方法等问题,希望可以给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带来启发。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