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笔者第一次按照电路装配图,成功组装了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在调整中频变压器(俗称中周)时,不小心把中周扭断了。由于不懂电路原理,还以为是焊点虚焊,拿着烙铁在电路板上胡乱烫了一番,把几个晶体管都烧坏了。才用了2天,这台收音机就归西了。
前不久,笔者同事的电脑出了故障,硬件维护人员认为是“显卡”的问题。硬件维护人员打开主机箱,把新显卡插到卡位,开机验证故障排除,前后用了不到2分钟时间。
解决第二代、第三代电子产品故障的事例,给我们今天的中、小企业企业经营模式带来了怎么样的启发呢?
一、驾驭复杂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是教导精英们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在面对一大堆信息时,精英们总能挖掘出事物背后的成败关键,并实施必要的措施,这就是政治家的智慧与魅力!
一大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安插在一块或几块电路板上,对于像笔者一样照猫画虎的外行而言,各种花色的电子元件好比是一本“无字天书”。只有那些精通电子原理的人,才可能读懂它,并找到故障所在。这哪里是半瓶醋解决得了的问题。
一些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企业,表面上看组织结构清晰,但他们的业务流程非常“混乱”。在企业中,充满了潜规则,只有内部人才可能看得懂,甚至形成了部门壁垒,换个人根本玩不转。这些“业务流”穿梭于各个部门之间,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那些高明的经营者非常善于找到这些错综复杂的“业务流”中的关键,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电子工程师,他们都是非常高明的人,他们完全可以驾驭那种复杂环境下的问题,无论有多复杂的电路、潜规则、政治阴谋,他们都能迎刃而解。
这种复杂的问题,必须依赖于特别出色的精英人才,然而,这种时代英雄却少之又少。
二、化繁为简
近代教育是一种平民教育,精英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后,再传授给一般平民。无论那些国粹者如何希望恢复繁体字、文言文,如何想“梦回汉唐”,那种把精英与平民之间划清界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这种教育(平民化)的化繁为简,将成为时代的必然。
第三代集成电路,就是工程师们将笨拙的第二代电子技术的各种功能进行重新划定,形成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集成模块。维修人员不必像第二代电子产品的精英那么精通电子原理,他们只要把插件插到指定位置,故障就解决了。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欧美企业进行业务重组时,都是是一整个一整个事业部地卖掉,他们的兼并速度非常迅速。只要他们发现某个模块不再赚钱了,就可以卖掉它。因为判断某个业务模块是否赚钱非常简单,并不像大块头那么大伤脑筋。
精英人才,可以专门研究如何将企业业务模块化,如何割掉了各部署间的千丝万缕,一个简单、清晰的企业就展现在了经营者面前。化繁为简,使经营者只要专心于提升每个模块的运行效率,或者降低每个模块的运行成本,就可以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整体的运行成本。
分页
三、企业经营模块化
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威廉?配弟认为,“当生产力发展、投入到一定程度时,投入量越大,收益的增长量反而下降。”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当其业务,人员、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了配弟所讲的,“投入量越大,收益的增长量反而下降”的现象。到底多大才算是“一定程度”?这是由精英水平与行业特点决定的。如果企业的“投入量越大,而收益的增长反而下降”,就可以断定,精英能力、企业规模已经到极限了。那么,这一定意味着要缩小规模,或责令倒闭吗?
当然不是。
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世纪)沿用了“分封制” ,有些像今天的事业部制。有高度自治权的天下、国、家相当于现在的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了威廉?配弟的道理,国家大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分权治理,成立事业部了。
在事业部中,机构、岗位的重叠是个大问题。比如说,每个事业部都要有一套财务、人力、经营、制造、销售的班子,这不就是职能重叠吗?由于各模块的相对独立,运作起来非常迅速。各模块个体效率的大幅提升,不仅抵消了机构重叠带来的冗余,更提升了整体经营效率。只要各模块都赚钱,整体就能赚钱。兼并、出让有关事业变得非常简单,就像拔掉与接插“显卡”一样便利。
已有的组织,如何进行模块化改造呢?这种改造可不是简单将某个业务事业部制,因为那个业务中许多产品(生产线)都不适合划分到一起,必须肃清其中的一部分,使那个千丝万缕的部门,变得青就是青,白就是白,一青二白,不混杂任何藕断丝连的东西,它才可能改造成不受别人干扰的事业部。
管理系统的模块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经营者可以清楚、轻松地驾驭企业,不必再像从前那样一头雾水了。从大块头到模块化的转变,标志着公司经营管理重点的转移。
四、重点的转移
如果说集权化,是让经营者一人受累的话,那么模块化就把重担压在了精英们身上了,模块化对精英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精英们需要解决模块的设计、运行问题,便带来了经营重点的转移。
1、从操作型向管理型转移
集权化的大块头,只要经营者一人放眼未来、全局就可以了,属下的工作仅仅是操作、执行,整体上以“操作”为主导。
管理,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是亲力亲为。如何让各模块按照总部的意愿做事,就不能手把手地教,或者是直接干预他们的经营行为,而要通过管理手段,按部就班地管理。
中央集权与联邦政府哪个管理水平更高呢?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却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尤其当国家大到一定程度后,集权将开始阻碍社会发展。中央集权的管理水平低下,最多只是阻碍社会发展,而联邦政府的管理水平低下,就会导致社会动乱。
换句话说,如果想维持企业稳定,还是坚持那种“混乱”、复杂、藕断丝连的管理模式吧。如果想蓬勃发展,就得将企业事业模块化。如果企业研究、管理水平低下,这种模块化不仅无法带来效率提升,还可能带来企业的解体、失败。
因此,从操作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是企业精英们必须专注的问题,企业不再是经营者一人的企业,所有精英都应该负起责任,管理水平必须提升一个大台阶。
分页
2、从批评式向控制式转移
集权制下,如果下属做了错事,上司会以批评的方式责令改正。然而,模块化后,只能通过各项控制,以减少各模块发生经营错误。
这种控制是找到管控企业的主线,通过对企业的战略、人力、财务的控制,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说,某模块中的产品质量发生了问题,以往是大骂一通,责令整改,而现在就只能通过制订质量战略目标,或者是实施改善质量的战略措施,来改善质量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撤职等人力管控方式。
中国政府奉行的“依法治国”方略是非常正确的,对于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大国而言,仅仅靠道德约束是无法实现长治久安的,法律必须成为治国的主要手段。
总经理的一句话就好使,部门经理的一句话就不好使,这种权威性应该被管理控制所取代。加强战略、财务、人力控制的权威性,弱化行政命令的权威性,这才有利于形成透明、健全、公平的经营体制。
比如说,由于甲领导的一句话,李四的创新结论就得到了奖励,而没有甲领导的话,王五的创新就没有了奖励,创新就很难有持续性了。为什么不将行政命令转化为控制机制呢?只有弱化领导的权威性,强化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才可能逐渐引导总部从批评式管理,到控制式的管理。
高水平的管理者,是把规章制度当作平台,主导规章制度的制订,把自己的施政纲领落实在控制平台。说得再露骨些:操纵立法!
3、从放任制向指导制转移
放权可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而是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帮助其完成绩效,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指导”。
由于精英人才主要集中在总部,用于研究高效发展模式,而事业部中只存在很少的精英。总部的水平一定要高于事业部的水平,优秀的人才必须集中在总部,而不是事业部。所以,总部要时时指导事业部的业务,不断提高其水平,再把培养出来的优秀精英去调往总部制订更优秀的政策、战略。
模块化管理,是中、小企业通向大企业的必由之径。在现今条件下,我们很难像日本财团那样,在民族精神、共同利益的感召下,有意建立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法人相互持股)。肃清各部属间的关联,尽量孤立各组织,令其实现随意拆分、组装的模块化管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组织形式。在肃清各种关系时,对一些闲杂的利害免不了一丝垂怜,这将是一种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