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综合

中国数控机床需要精细化+自动化

2011/5/27    来源:e-works    特约撰稿人:于康      
关键字:数控机床产业  制造业创新能力  工业自动化  精益管理  
在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谓跌宕起伏,而目前仍处于不稳定、动态。本文基于对中国制造企业的研究,以其中的数控机床行业为例,通过深入地研究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发展轨迹,对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安全进行剖析。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谓跌宕起伏,而目前仍处于不稳定、动态。本文基于对中国制造企业的研究,以其中的数控机床行业为例,通过深入地研究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发展轨迹,对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安全进行剖析。

    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围绕企业组织及生产的环节和要素将简述创新定义为“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在熊彼特创新理论之后,创新理论开始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曼斯菲尔德、施瓦茨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学派,从技术的创新与模仿、推广、转移的关系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二是以诺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把技术创新与制度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发展,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都经历了几乎类似的发展模式:引进—模仿—创新三个阶段。同样,中国的产业发展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在中国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参与到国际分工中 ,这曾经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环境的改变,资源成本的逐步提高,仅靠单一生产使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环节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尖锐。早在198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就曾指出,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技术不仅是经济的助手,更是政治的主要推手。在1993年,克林顿政府发布了《科学与国家利益》、《技术与国家利益》等系列报告,认为在过去50多年里,技术是为美国带来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并提出美国应当在“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03年7月,日本发布了《创造、保护及应用知识财产推进计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旨在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提升并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

    很显然,科学技术是中国数控机床的短板。这是由“粗放”到“精益”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在市场经济的意识领域,我们应该将更多知识、资金、资源投入到科技开发,引进人才上,才能有效避免被经济危机的浪潮所吞没。当我们的许多企业受创,就更应该警醒我们有必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有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自身营造一个百舸争流,积极进取的经济环境。

    受各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对数控技术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对中、高档数控产品需求多,发展中国家对低、中档需求较多(同时需要少量的高端产品)。目前,发达国家的低、中、高档产品之比分别为:20:70:10,而发展中国家约为:80:17:3,它们间的劳动生产率相差悬殊。需求催生产品,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促使发达国家数控技术不断提高。

    而我国数控机床和系统不仅产量低,而且企业结构十分分散。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大方面:

    1、模仿有余,创新不足。目前我国数控技术的自主创新成分低、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明显跟不上数控机床发展的要求。大多数数控机床企业主要依赖国外已有的开发模式按部就班生产。真正创新的成分不多。诚然技术引进是加快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引进的技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数控技术水平,而且还会造成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增强的反作用。

    2、技术创新环境后劲不足。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主要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绝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创新资源投入和企业投入不足,也同样导致了创新环境后劲不足。从创新资金来看,企业自筹资金占费用总额的77.4%;而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吸收风险投资、国外资金筹集研发资金的较少。企业自主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失衡。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很多本地技术没有在本地产业化,导致创新成果的畸形过剩。装备制造业成套能力差、关键部件技术水平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弱,引导创新的龙头企业少,创新集聚效应不明显。

    3、严重缺乏数控机床方面的人才。数控机床产业主要是缺乏高层次的研发专家,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机床的熟练技术工人。由于企业整体上缺乏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造成数控机床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各企业的计划由于受各自利益驱使,大都只考虑局部利益。因此,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我国数控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计划和规划。

    由此可见,我国数控技术发展必须以发展中国档机床为主要核心。2004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对机械工业行业会议批示中提到:在今后几年内,要加强国产机床技术,特别是国产机床数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现在全球的数控发展技术主要朝着高、精、智、自这四个大的方向发展。高主要指机床高速度化运行;精就需要机床能够精度化,就是现下一直提倡的精益制造;智是指智能化,通过软件的潜入使机床在分析加工上更加科学;自就是自动化,也就是所谓的工控自动化。这四个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高速化。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和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高精度化。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

    3、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面的智能化,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新智能化,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4、自动化。产品的复杂曲面致使磨具加工技术必须不断升级,机床五轴加工、六轴加工已日益普及,通过工控自动化,可以提高效和准确率,使加工过程更加科学规范,从而规避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问题。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运用相关的辅助软CAD\CAPP\CAM绘制零件的加工图样,对图样进行数据处理,并且自动生成符合国际代码的数控加工程序。数控装备的自动化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

责任编辑:刘淼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