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产品创新数字化(PLM)  »  PDM/PLM

智能制造系统,工业4.0的核心

2017/3/29    来源:e-works    e-works:e-works整理      
关键字:智能制造  工业4.0  
2017年3月16-17日,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主办的主题为“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之道”的“2017(第六届)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圆满闭幕。明导电子Valor事业部市场经理江涛发表了《智能制造系统,工业4.0的核心》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暂未获得演讲者授权。
明导电子Valor事业部市场经理江涛
 
图1 明导电子Valor事业部市场经理江涛
 
    明导电子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为全球EDA领域三大巨头之一,有超过5600名员工分布世界各地,其中近5000名是软件研发工程师。
 
    一、工业自动化浪潮的来临
 
    相较于五年甚至十年以前,华南电子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其中价格最为敏感。企业必须提供最低价格的服务或者产品,才能够拿到订单。
 
    二是用工压力,其中深圳东莞一带最为明显,十年前,在2、3月份,会有很多南下务工人员到深圳东莞找工作,如今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用工难、招工难,招到合适的工人更难,企业需要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
 
    二、SMT电子生产制造和智能制造
 
    产能要求。图2是SMT电子生产制造的模型,主力生产设备为贴片机,生产模组的增大带来系统运转速度的提高和产能的增加。在富士康的苹果或IPAD生产线上,整个U形环形生产线的长度可以接近一百米,生产的模组接近30个。缺点是整个生产系统非常僵硬,柔性较差。在这样长的生产线上做任何一点生产的改变都非常的困难。
 
 
SMT电子生产制造模型
图2 SMT电子生产制造模型
 
    这个系统平均下来线上人员更加精简,使企业单件成本降低,从而可以提供给客户更低价格的产品或是电子制造的服务,进而拿到更多订单。但同时企业需要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问题,产品类多而量少。例如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可能往往只需要半年,某个产品型号厂家已经不再生产。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促使企业去考虑,什么样的投入产出比,才能够使企业竞争力达到最大化?
 
    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最终目的是让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贴片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典型产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工业电脑和机械手结合在一起,曾经是SMT的主力机型。在如今这个产业变革时代,美国提出互联网制造概念。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但制造业现状跟美德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智能制造,尤其对于SMT电子智能制造的概念,明导电子认为它的主要支柱是四个系统。第一是必须拥有全优化的制程准备系统,意味着所有的生产工具必须一次性在生产前准备完成,从而确保产品能在工厂任意一条生产线即时开始生产。企业的全球化制造战略,是智能制造的基础。目前典型的生产模式,是研发中心在欧洲或北京,而工厂在东莞、菲律宾或巴西。传统的做法是研发中心拿到产品之后,发到下面的工厂进行生产,然后拿到新产品交由客户确认。
 
    如果拥有制程准备系统,可以在研发中心完成设计之后,首先进行工艺仿真,在系统中检查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全球任意一家工厂生产线的情况,经过工艺仿真可以确认哪家工厂的生产线最适合生产这个产品,同时该生产线可以同步拿到生产工具数据,即可开始新产品的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品制造出来交给客户,从而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拿到订单。

责任编辑:张瑾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