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LPS体系的启示
丰田的产品开发体系宣称是精益产品开发体系,丰田的精益思想在其产品开发中得到充分体现。研究丰田新产品开发体系,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1)流程的标准化和工具的标准化
汽车产品开发体系非常复杂,要想在短期内完全掌握其精髓并能主动按照它的套路来工作,对于工作经验不足的新人说,是非常困难的。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汽车产品研发刚刚起步,很多研发工程师都是年轻人,加上社会大的经济背景(高房价、高通胀),年轻人对金钱的需求要比对事业的需要强得多、急迫得多,其结果是很多年轻的工程师静不下心的学习,再加上竞争对手间频繁的挖角,要培养一只技术精湛的开发工程师队伍是非常困难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开发出标准的产品开发体系(在丰田,这是由一序列的工程检查表来组成),包括开发流程和工具表单,通过先固化再优化的方式,要求研发团队按标准的流程来做,比如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提交什么样的阶段成果?阶段成果如何来评审?什么时候应该开项目沟通会?等等。标准化的产品开发体系的贯彻和执行可以避免和杜绝人为的主观或客观因素带给产品开发工作的变异。
标准化的产品开发体系应该包括:开发流程(产品开发活动WBS模板)、标准
BOM结构、阶段交付物、阶段交付物评审标准、
项目管理模板(计划模板、项目预算和成本结构模板、会议模板、报告模板、风险分析模板,等等)。
(2)多方案并行工程
多方案并行工程(set-based 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一个例子是在造型设计活动中检测多个备选方案。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丰田先广泛地考虑各种备选方案,然后有系统地缩小方案集,最终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
下图1是传统的串行开发与多方案并行工程的比较:

图1 基于“点”的串行设计与多方案并行工程的比较
在传统的基于“点”式的串行开发模式中,一项工作交给某个小组做,然后这个小组提交设计结果,如果不合格再重新修改,再提交重新评审,如果还不合格再走老循环。在这种开发模式中,因为多次往返,既耽误了宝贵的开发时间,方案的挑选余地也小,最终方案的优越性可想而知。而在多方案并行工程中,同一个设计任务交给多个设计小组同时做,最终项目组从中找到一个比较优秀的方案,不仅缩短了开发时间,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设计质量。
多方案并行工程在造型设计阶段运用非常普遍,也非常有价值。
(3)总工程师制度
产品开发质量最核心的还是取决于人(开发团队),而总工程师则是其中的灵魂人物。丰田的总工程师最终对产品负责,这要求总工程师不仅要有高超的项目管理技巧,还需要有广泛工程技术背景和市场背景,其综合能力的水平决定了其最终是否能承担其这个职责来。
丰田的总工程师队伍独立于行政官僚和纯技术专家队伍,在公司内享受崇高的地位,受到企业广泛的尊敬,这保证了企业中符合此类要求的、最优秀的人才愿意加入到总工程师队伍中来。
华为IPD体系的启示
(1)源于市场、终于市场的开发理念
在华为,产品开发流程是始于客户需求和市场管理流程,终于生命周期(产品换型、退市)流程的,其示意见图2:

图2 华为产品研发流程示意图
也许是因为电信和电子行业
产品生命周期短,其产品开发和
市场营销必须紧密配合,可以说基本上天天要打交道(其工作联系频次和紧密程度类似于汽车行业中销售和制造的关系),所以就把市场和需求管理流程整合进了其产品开发体系中。没有营销部门的输入,产品开发工作就无法开始,而营销战略和产品战略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这和我们企业中营销和研发大道一条,各走半边的协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未来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短,营销和产品开发的关系必然要更紧密。
(2)科学的产品开发治理架构
在华为的IPD产品开发体系中,PMT(产品组合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和TDT(技术开发团队)是其主要组成部分。PMT是企业内部代表市场的跨部门团队,它规划产品的组合和市场细分,制定产品开发项目投资计划,在上向集团的投资委员会汇报,在下则委托PDT团队进行具体的产品开发工作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PMT在产品组合和投资管理上是执行机构,在具体的产品开发工作管理上是决策机构。TDT是技术和平台的研发团队(包括新技术预研和平台开发),它不直接开发新产品,但其平台和技术是产品开发的基础。TDT向上向集团级PMT汇报,在下则支持PDT团队日常的产品开发工作。PDT接受PMT的开发任务书,进行具体产品的开发,其工作成果接受PMT的评价和考核。针对PMT、PDT和TDT,华为分别有不同的业绩考核指标。在具体的团队组成上,都强调跨部门集成(Integrated)的概念。
小结
无论是丰田的研发体系(TLPS),还是华为的IPD,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都强调产品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研发的前期多试错后期则需要非常谨慎,至于多领域全过程的集成,在TLPS中叫“并行工程”,而且人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比IPD的流行时间要早至少20年。由此可见,好的管理理念早就存在,而且不会过时。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抓住某个提法或流行词汇背后的本质,而不是被它们所迷惑,或是变成流行词汇的追逐者。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