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IT规划与架构设计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构筑支撑业务运行的IT基础平台,建立完善的技术框架和管理流程。
2.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业务流程调查,识别主要的业务流程,并进行初步建模。
●为企业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的数据体系,并具有快速识别新的业务需求和进行业务建模的能力。
●审视业务战略,建立IT愿景目标,进行IT规划与架构设计,建立规范的IT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
●建立项目管理与监理制度,对项目进行绩效分析与控制。
●建立内部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完善IT治理,初步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在总体治理框架的指导下,初步建立IT风险控制体系,为业务系统运行提供较可靠的保障。
2.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采取的措施如下:
建立IT治理委员会,完善IT决策机制及职责担当框架,确保IT战略进入组织的业务战略,使IT进入组织最高管理层的日常议题。
划分安全域,识别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按照ISO27001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保护组织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按照ITIL规范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保护组织及IT服务的可靠支付,提高运行绩效可客户满意度。
●按照CMMI标准的要求,完善组织的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的质量。
●建立业务持续性计划(BCP),保证组织的业务及IT在发生较大的灾难时能够持续运行。
第三阶段:资源协同,全面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资源协同,为业务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深化IT风险控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的全面集成。
2.主要措施
第三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实现IT资源协同,为已有业务及新业务提供灵活可靠的支撑平台。
●建立统一安全保障平台,建立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全面集成。
●完善IT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客户对IT服务的满意度,对IT服务进行量化管理。
●梳理各类IT流程,建立规范化的IT流程控制框架,按照COSO及COBIT建立IT流程框架,明确各流程的KPI、KGI及CMM等级,形成完备的IT流程控制体系。
●建立信息系统审计系统,从独立、客观的角度保证IT系统的效率与效果。
●对IT组织、人员、流程、项目建立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第四阶段:业务创新,完善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实现IT风险控制与企业风险控制的高度融合,使IT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T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机遇。
2.主要措施:
第四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IT战略成为组织决策层的重要议题,IT参与企业流程再造,IT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为整个组织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建立全组织的IT共享服务中心。
●IT成为利润中心,对IT进行财务核算。
●IT控制进一步完善,IT风险控制与企业风险控制高度融合,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企业文化。
总之建立IT风险管理框架是组织控制IT风险、确保组织实现其业务目标的有效方式。以上所介绍的IT风险控制过程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用方法论,不同的组织在建立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