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信息化咨询  »  IT规划

IT控制框架的建立过程

2017/1/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关键字:IT控制框架  IT  
在组织中建立完整的IT控制框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从基础到高级,从容易到复杂一步步分阶段实现,最终使IT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阶段:IT规划与架构设计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构筑支撑业务运行的IT基础平台,建立完善的技术框架和管理流程。

    2.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业务流程调查,识别主要的业务流程,并进行初步建模。

    ●为企业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的数据体系,并具有快速识别新的业务需求和进行业务建模的能力。

    ●审视业务战略,建立IT愿景目标,进行IT规划与架构设计,建立规范的IT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

    ●建立项目管理与监理制度,对项目进行绩效分析与控制。

    ●建立内部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完善IT治理,初步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在总体治理框架的指导下,初步建立IT风险控制体系,为业务系统运行提供较可靠的保障。

    2.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采取的措施如下:

    建立IT治理委员会,完善IT决策机制及职责担当框架,确保IT战略进入组织的业务战略,使IT进入组织最高管理层的日常议题。

    划分安全域,识别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按照ISO27001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保护组织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按照ITIL规范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保护组织及IT服务的可靠支付,提高运行绩效可客户满意度。

    ●按照CMMI标准的要求,完善组织的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的质量。

    ●建立业务持续性计划(BCP),保证组织的业务及IT在发生较大的灾难时能够持续运行。

第三阶段:资源协同,全面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资源协同,为业务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深化IT风险控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的全面集成。

    2.主要措施

    第三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实现IT资源协同,为已有业务及新业务提供灵活可靠的支撑平台。

    ●建立统一安全保障平台,建立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全面集成。

    ●完善IT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客户对IT服务的满意度,对IT服务进行量化管理。

    ●梳理各类IT流程,建立规范化的IT流程控制框架,按照COSO及COBIT建立IT流程框架,明确各流程的KPI、KGI及CMM等级,形成完备的IT流程控制体系。

    ●建立信息系统审计系统,从独立、客观的角度保证IT系统的效率与效果。

    ●对IT组织、人员、流程、项目建立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第四阶段:业务创新,完善控制

    1.目标

    本阶段的目标是,实现IT风险控制与企业风险控制的高度融合,使IT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T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机遇。

    2.主要措施:

    第四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IT战略成为组织决策层的重要议题,IT参与企业流程再造,IT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为整个组织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建立全组织的IT共享服务中心。

    ●IT成为利润中心,对IT进行财务核算。

    ●IT控制进一步完善,IT风险控制与企业风险控制高度融合,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企业文化。

    总之建立IT风险管理框架是组织控制IT风险、确保组织实现其业务目标的有效方式。以上所介绍的IT风险控制过程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用方法论,不同的组织在建立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