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宏,上海新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0年以上的培训经历,5年以上的质量管理技术在制造型企业应用、培训的经历。并从2006年起一直在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讲授过程控制与统计技术(SPC)的理论与实际应用课程,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并为奇瑞汽车、无锡海力士、香港兴华半导体、瑞声声学、上海飞利浦、天水华天、沈阳名华、上海新阳、浙江万泰技术、武汉质量保证中心等近百家企业和机构做过SPC课程的内训,并在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授公开课36起,培训学员近5000人。
e-works:请简要介绍新策科技的SPC产品的发展情况,有哪些功能模块?行业分布情况等。
刘以宏:上海新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专注于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数据管理(QDM)系统的导入,其原理设计是从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的关系角度进行设计的,也就是基于SIPOC的供求关系进行构建的,其中SPC系统是其核心引擎。而我们的SPC产品是选择的美国ZONTEC公司的Synergy系列软件产品,因为其公司是从1983年开始研发SPC产品,至今已经拥有了6000多家用户,诸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3M、百事可乐、飞利浦、波音等国际巨头都是其客户,26年磨一剑,其产品已经成为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从功能模块上讲,它包含实时监控与报警、多功能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报告及报表、MSA等功能,从“全员参与”角度又把软件分成管理者层、工程师层、操作者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功能和权责各不相同,并能够实现相互沟通。
Synergy系列SPC软件目前已经分布应用到了制造型企业的各个行业,在欧美并被应用到了金融、服务等行业,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没有行业的应用限制。
e-works:统计过程控制-SPC与ISO9000标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有何联系与区别?
刘以宏:统计过程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原则,或者说它能够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一次合格率高(满足客户)而且稳定,简称过程稳定,并能够实现数据追溯能力,这与ISO9000标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中对过程监控、预防原则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实现这些体系等要求的一种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区别在于SPC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过程数据加以监控分析的一个工具,而实现ISO标准体系等相关要求并非仅仅靠一个SPC工具就能够实现。
e-works:SPC作为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请您分析一下企业在对过程监控时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控制点?
刘以宏:每个企业都有很多道工序,而每个工序可能又有很多质量特性需要关注,如果把所有的质量特性都进行SPC控制,这样下来仅数据收集企业就需要很大的投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所以我们决不能把所有的质量特性数据都用来进行SPC监控。那么如何正确的选择控制点呢?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关注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相关要求,选择与客户要求密切相关的质量特性来做SPC控制。2、如果过程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要控制“因”或者说控制工艺参数。3、选择易采取调整措施的质量特性。4、选择容易得到精密、精确的数据的质量特性。5、属于试产阶段的产品可以通过QFD、DOE、FMEA、方差分析等手段筛选控制特性。
e-works:企业应用如何用好控制图,才能使控制图上的信息有效地反馈到生产现场?
刘以宏:首先企业各相关人员(从高层管理员到现场的操作工人)都应该对控制图的作用有些认识,深刻理解它,把它当成过程信息的一个平台,靠它来管理和改进过程,实时动态的作好控制图,并且把控制图应用到生产现场让现场的工人参考,并根据控制图上显示的信息及时向现场的相关人员做解读,这样才能做到控制图的信息人人理解、人人尊重、人人依靠。
e-works:常用的控制图有哪几种?企业应该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刘以宏:常用的控制图有8种,又叫休哈特控制图,它们分别是X-MR、P、NP、C、U,其中前四种属于计量型数据控制图,后四种属于计数型数据控制图。企业在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时首先要根据数据属性判断数据属于计量型还是计数型。如果属于计量型,再根据样本容量的大小进行选择,X-MR适合样本容量为1的质量特性,如化学溶液、破坏性实验等很难用几个数据组成一个子组的特性;
控制图最好处理样本容量为10以下的特性;
控制图比较粗糙,目前已经淘汰;
可以用于只要样本容量不为1的质量特性,但计算量比较大,手工做不现实,如果有专业的SPC软件工具,这个图是几个图中最精确的控制图。如果是计数型数据,还要看是以计件还是计点的方式控制这个质量特性,计件的用P、NP图,计点的用C、U图,但NP、C图需要样本容量必须固定,即每次抽样检验数目必须相同才可使用。
e-works:SPC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实施SPC有无条件限制?企业应该做哪些准备?
刘以宏:其实企业运行SPC并没有苛刻的条件限制,企业只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就可以运行SPC:1、高层管理人员要支持、关注SPC工作的开展,中层管理人员要理解SPC的理论知识;2、数据收集能够达到MSA的要求;3、制定能够长期运行的可执行的控制计划。
e-works:企业应该如何挑选SPC系统?
刘以宏:根据目前中国企业的现状,我认为企业挑选SPC系统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系统功能要能够满足企业对SPC的需求,并且要有一定的成长性;2、系统软件要简单易学、易用,不能太复杂,否则工人看不懂;3、尽量选择成熟的商品化的软件工具,因为这样的软件工具兼容性比较强,用起来不会出现经常打不开等各种软件质量问题;4、数据录入要有多样性,比如支持手工录入、自动化测量仪器导入、从其它系统中导入等;5、软件厂商要具备咨询服务、培训指导能力,单纯卖软件的厂商很难让企业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SPC系统的。
e-works:企业实施SPC有哪些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以宏:企业实施SPC可以通过以下8个步骤完成:
1、识别关键过程:
一个产品品质的形成需要许多过程(工序),其中有一些过程对产品品质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SPC控制图应首先用于关键过程,而不是所有的工序。因此,实施SPC,首先是识别出关键过程。然后,对关键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出过程的结构(输入、输出、资源、活动等)。
2、确定过程关键变量(特性):
对关键过程进行分析(可采用因果图、排列图等),找出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变量(特性)。
3、制定过程控制计划和规格标准:
这一步往往是最困难和最费时的,可采用一些实验方法参考有关标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使用专业的SPC软件做支持,否则仅大量的计算就让人头疼不已,更谈不上以下的做图分析以及进行实时的监控了。
4、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
这一步关键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否则所做的一切分析都是无意义的。
5、过程受控状态初始分析:
采用分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受控和稳定,如果发现不受控或有变差的特殊原因,应采取措施。
注意:此时过程的分布中心(Xbar)和均差σ、控制图界限可能都未知。
6、过程能力分析:
只有过程是受控、稳定的,才有必要分析过程能力,当发现过程能力不足时,应采取措施。
7、控制图监控:
只有当过程是受控、稳定的,过程能力足够才能采用监控用控制图,进入SPC实时监控阶段。
8、监控、诊断、改进:
在监控过程中,当发现有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对于受控和稳定的过程,也要不断改进,减小变差的普通原因,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e-works:新策科技的SPC系统通常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效益?
刘以宏:我们公司的SPC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并使之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降低了因异常原因而造成的合格率低下的风险;2、为企业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一个方向;3、让企业根据SPC系统培养出一支懂得质量管理的团队;4、真正让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到“全员参与”;5、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迅速而准确的依据。
e-works:我国在过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中国企业实际的过程管理水平离国际水平还相去甚远,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以宏:这个原因很复杂,我认为大致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1、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最注重的是产量而不是质量,对于质量的把关还只停留在检验阶段。而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又很短,企业的竞争多是在国内的竞争,很少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就算是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低下,企业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竞争中靠的是价格取胜而不是质量,我想这个原因可以说是时代造成的原因;2、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不注重和不懂质量,他们普遍认为质量是靠检验出来的,他们更注重的是市场、销售、财务,所以在企业中形成了“质量孤岛”,质量部门也形同摆设;3、国内几乎没有大学开设质量专业,所以造成了企业的相关部门的人员不懂质量技术,五年多来,我们公司拜访了1600多家客户,80%以上企业的质量人员不懂质量技术,有的甚至都不知道SPC是什么,试想,这样的质量部门能够很好的应用质量技术吗?4、也因为上述这些原因,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缺乏优秀的、专业的、本土化的质量工具,大量的数据统计计算离开了专业的软件工具也很难长期让企业把质量管理技术应用起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想上述问题都会一一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的过程管理水平也会迅速的赶上日、美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