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原为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0年12月26日。经过25年的发展,苏宁建立起了覆盖海内外600多个城市的实体连锁网络和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工具,成功打造出了“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互联网零售模式;经营品类覆盖了家电、3C、母婴、超市、百货、美妆等全品类;开放平台商户一万多家,商品SKU数接近1000万,会员1.67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蝉联全国工商联2014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
在苏宁看来,商业的核心或营销的核心就是物流。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苏宁不断加大物流建设投入,以紧跟公司发展的脚步。2014年,苏宁再次调整了物流发展战略,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致力成为消费零售电商领域的物流方案解决专家。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苏宁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蓄势待发。
8月10日下午,苏宁与阿里巴巴集团完成战略互投,阿里以283亿元人民币投资苏宁,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这次联盟将全面打通线上线下,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商业服务。随后,苏宁针对本次联盟获得的资金使用计划发布了公告,公告显示,2/3的战略资金将用于苏宁物流平台建设以及线下门店发展。无疑,苏宁物流服务能力将大大增强。
与时俱进布局国内一流的物流网络
苏宁物流一直都是苏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苏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苏宁物流紧跟苏宁的脚步,不断强化网络布局。
20世纪90年代,苏宁专营空调,为了提升用户服务体验,苏宁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集中配送、送货上门等服务;2000年,苏宁开始向综合家电零售转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由于当时行业内的硬件水平无法满足苏宁发展的需求,苏宁启动了物流基地战略,开始自建物流基地。
2009年,苏宁开始建设小件仓库及快递点,自建的8个小件物流仓库在当年全部投入使用;2012年,随着苏宁易购业务量的大幅提升,苏宁展开了物流自动化的进程,完成北京、广州、南京的自动化物流基地建设,自动立体仓库的存储能力达到了平库的3倍,普通立体库的1.5倍,日处理能力也比之前提升了4~5倍;同年,苏宁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考虑,将快递与快运剥离,成立运输中心,专注B2B运输。2014年2月,为了加快互联网化进程,苏宁将原来负责线下实体门店经营的连锁平台经营总部和负责线上的电子商务经营总部合并,成立了运营总部,同时成立了独立运营的苏宁物流公司,开始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并向平台商户开放仓储、配送服务。
最近几年,苏宁募集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了物流建设,如购置土地、建立仓储、搭建团队、不断优化运营体系和管理手段。如今,苏宁拥有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沈阳,以及西安8个全国物流枢纽,49个区域物流中心,1700个O2O物流仓;实现195城门店出货急速达(2小时内);55个城市、152个区县实现了“半日达”;部分区域还开通了“一日三送”的服务;同时,苏宁物流覆盖了大陆全境,跨境直通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至此,苏宁构建出了一张基于云物流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的“智能骨干+敏捷毛细”的高效大流通网。
此外,苏宁物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标准作业流程等为支撑的云物流项目也即将完成,其中包括4个航空枢纽、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57个区域配送中心、660个城市分配送中心及10000个快递点。
精益求精 全面升级物流基地
目前,苏宁在全国已经拥有60个物流基地,总仓储面积452万平方米。到今年底,苏宁物流仓储总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满足苏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促进苏宁物流向物流企业成功转型,苏宁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悄然展开了二期自动化仓库项目,全面升级了物流基地的自动化物流系统。
近日,本刊记者在苏宁北京物流公司办公室副总经理石鹏飞的带领下参观了已经投入使用的苏宁北京物流基地二期,下面以该物流基地为例介绍升级后的物流基地情况。
1.综合性服务基地
苏宁北京物流基地二期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物流基地内,项目净用地157亩,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是集团现代化、信息化、高端创新的综合平台,是集物流、售后、客服、办公、信息、培训、后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当前该基地除了能够满足苏宁自身的物流服务外,还开展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已有众多企业加入。
2.自动化技术助力仓库系统升级
在物流基地升级过程中,苏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并与国际一流货架设计公司、机械设计公司合作,将基地中原有平地仓库升级改造为阁楼自动化输送线仓库。阁楼自动化输送线仓库高18米,货架高10.5米,仓位数量为50万个,总存储量超过1000万台,其货位容积率与传统仓库相比,提高了7倍,其主要功能是高密度存储和为拣选区补货。
据了解,该自动化输送线仓库还导入了钢平台阁楼存储模块、空箱补给模块、DPS指引合单模块、整件分流模块、包裹矩阵分拣模块、收货自动分区模块以及发票打印模块,这些模块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基地整体作业效率。各自动化模块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在DPS指引合单模块的拣选区域,需要合单的商品自动流转到分拣区,工作人员通过无线蓝牙枪对商品进行扫码识别,系统根据相应信息发送至电子标签显示屏,指引工作人员将商品准确的放置在顾客货格中,当单个顾客购买的商品全部集齐后,系统通过电子标签显示屏发出指令,提示工作人员打印发票。
据悉,这项技术由苏宁硅谷研发团队和IBM公司合作研发,使苏宁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应用该类技术的电子商务公司。这项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了商品合单环节的错误率;相应作业效率提升了3~5倍;同时,确保了顾客购买的多件商品能够同一时间全部送达,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此外,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该仓库内部应用了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同时,还投入了前移式叉车、电动托盘车、槅板式货架、流离式货架、夹抱车、手持终端等相关机械化设备;在仓库以外的物流配送方面则使用了TMS运输管理系统,优化了路线行程计划,显著减少了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物流配送从人工派工的不利局面中彻底解脱出来。
3.强大的作业及配送能力
升级改造后的仓库单层面积56000平方米(复合面积达106000平方米),小件商品存储能力1000万台套,日作业能力近50万台套,极大拓展了物流作业空间,产出能力提升近2倍,可满足50万件/日的仓储作业要求。
在配送方面,该物流基地是北京大区区域配送中心,可以支持北京地区所有门店的销售,传统家电配送能力16000台/天以上,配送服务辐射整个北京市及河北部分地区;小件商品能够辐射全国93个城市;同时,该基地承载着华北、东北地区苏宁的OEM产品及批量调拨作业,以及苏宁易购在华北大区的商品收发任务。
据石鹏飞介绍,苏宁物流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仓库在南京雨花,其附近还将建起同类中心仓,投资约7亿元,建筑米面积20万平方米。竣工后,可包含150万SKU(库存量单位),日发货量约为180余万件。借助信息系统、单元化高密度存储、加堆垛机自动入库出库,原来只可存储600万件商品,现在达到2000万件;原来需要两班6000人,现在只需500人;原来1人1天最多拣500-600件货,而自动化下,人效、平效提高后,1人1小时即可拣货近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