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石油公司(BP)曾经在Foinaven和Schiehallion两个油田开采石油。
其中,开采第一个油田共花了6亿美金。开采第二个油田时,BP决定有所改进,于是进行了事前学习,总结了上一次开采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结果在第二个油田开采的第一口井就达到了第一个油田的历史最高水平,最终平均成本降到了5亿美金。
这个故事展示了知识管理的价值。组织中大量的经验、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是,如果知识只是在简单地堆积,没办法再利用,这种资源的价值也就难以被开发出来。
正如德鲁克将“后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知识社会”,当今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是劳力,而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活动,亦不在于筹谋生产所需的资本和劳力的付出,而是取决于通过知识的累积与整合所进行的创新活动。
在这个知识资源已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的时代,对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成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而在如今这个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配套实施保障,就越来越成为每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利砝码。
作为知识创造理论之父、知识管理的拓荒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教授在这一领域享誉盛名。在当今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野中郁次郎的经典知识管理框架,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运用自身的知识资源,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知”,从而培养出强大的竞争力。知识,创造企业的未来。未来,属于知识创造型公司。
管理者要上知识管理课
为了更清楚地解释知识的转化和传播过程,野中郁次郎借鉴迈克尔·波兰尼(Micheal Polanyi)的理论,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往往可以用语言表达、文字记录并传播,即能够被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例如产品说明、科学公式、计算机程序等。而隐性知识则一般难以言述,属于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技巧诀窍”、思维模式等。
相比前者,后者更难以学习和复制,就好比学游泳,只学习游泳教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掌握了游泳的诀窍,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因此,隐性知识往往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如何对这两类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使其价值最大化,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是管理者值得学习的一课。
如图1所示的“SECI模型”,组织中的知识创新就包含四种基本模式:
图1 SECI知识螺旋模型
万科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
然而在现实中,知识螺旋的四个环节是很难自发实现的,都需要企业背后复杂的管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