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企业管理  »  其他

运用OEC模式加强原料工艺管理

2008/11/28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刘嘉林  梁晓明      
关键字:OEC  管理模式  化学组成  水分颗粒  配合料  稳定性  均匀  
以OEC管理模式为指导,结合玻璃生产所需原料工艺管理的实际,力求创新.在原料工艺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1 简述
   
    近几年,随着我国玻璃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产品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价格、品种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熔化工艺、成形工艺基本定位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原料工艺管理就成为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玻璃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运用OEC管理模式,控制原料质量的关键点,加强原料的工艺管理,提出一些见解。
   
    OEC管理模式:其中英文字母"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具体就是将全体成员认可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之后形成各级子目标,然后再将它们进行串接,形成一条完整、系统、有机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目标锁链。原料工艺OEC管理模式结构如图l所示。
   
    2原料对玻璃生产的影响
   
    (1)影响产品表面质量
   
    由于原料的粒度以及配合料的均匀度,在熔化过程中影响原料的熔化、玻璃液的澄清、玻璃的成形,在玻璃体内形成夹杂物,主要包含气泡,结石,条纹及结瘤。
   
    (2)影响产品的色泽
   
    原料中化学成分Fe,O,含量的超标会使玻璃着色。同时Fe,O,影响玻璃液的透热性,从而影响熔化和澄清。
   
    (3)影响窑炉寿命
   
    如果配合料混合不均匀,配合料中易熔物与难熔物会产生分层现象,耐火材料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中某些成分间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新相或低共熔液相,会导致熔窑个别部位被烧损,从而影响窑炉寿命。
   


    3以往原料工艺管理的状况
   
    在旧的原料工艺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表现在:对矿点及原料加工厂的抽查监督不充分,各部门相互配合、沟通不够;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工作效率及应急能力较低。部门与个人职责不清,工艺设备和工艺制度有待改进。配合料均匀度和镜车级率均有提升的空间。
   
    4根据OEC管理模式,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每个人对每件事进行控制
   
    4.1 按原料工艺流程,制定管理制度
   
    (1)加强对各矿点及加工厂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建全其信息档案(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信誉等级等)。
    (2)建立对矿山、加工厂不定期抽查监督制度。
    (3)加强进厂原料验收制度。对各种原料的化学组成、粒度、水分进行严格控制。
    (4)建立健全原料现场管理制度。对现场的各种原料明确其产地、组成、性能等标识;对使用方法、顺序进行严格细致的要求,对现场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原料车间定期验称制度,配料单及称量复核制度。
    (6)加强对原料称量准确性、配合料均匀性、排料顺序、加水方式、混合时间、配合料运送抽检制度。
   
    4.2对工艺流程及制度的管理控制
   
    大宗原材料进厂,第一把关者为化验员,根据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进行控制。对原料化学组成、粒度、水分进行批次分析,加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抽检和退回制度。验收合格的原料通告库管员入库。对化学组成、粒度不合格的原料进行退回,严禁入库。对水分波动大的原料,会同库管员对其进行使用方法和顺序的严格要求,并且要进行复查。对配合料均匀性和生产工艺进行抽检。在特殊情况下,加大抽检力度,加强分析的准确性。对化学组成、水分、配合料质量异常情况,化验员填写原料工艺日清表,之后由化验班长填写建议,再由化验室主任填写意见和措施,并且及时进行反馈。如果主任无法处理,及时上报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协调处理。最后主任把处理结果进行填报和反馈,让每件事都有处理结果。
   
    对于原料车间的工艺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操作工,操作工对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班长。严禁瞒报和谎报,一经查出有问题严肃查处。班长及时填写日清表。再由主任填写意见和措施。主任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领导,进行协调处理。遇到紧急情况先请示处理,再填写日清表。原料车间工艺督促检查人有化验员和当班调度。如果督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协调,让每件事得到处理。
   


    4.3从工艺制度和设备改进对配合料均匀性进行控制
   
    合格的配合料必须使原料的化学成分、水分,以及颗粒度等保持稳定,并且在物化性质上均匀一致,这是保证玻璃液稳定的前提。影响配合料混合均匀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与混合设备的结构和特性有关;②与原料的物理性质有关;③与加料量、加料顺序、加水量、加水方式和混合时间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配合料的生产不仅仅是原料按比例进称量,保证一定的混合时间,而且还必须重视称量后的排料程序等工艺环节。
   
    (1)石英砂与纯碱排料要同步,这样能使含有一定水分的石英砂表面粘附并溶解一部分纯碱,这不仅有助于石英砂的熔化,还可减轻由于一定落差而造成的纯碱飞扬的问题;
   
    (2)给配合料加水必须呈雾状喷淋,这样使原料颗粒表面湿润且粘附性增强,有利于原料混合均匀使配合料在输送过程中不易分层;
   
    (3)混合机内加蒸汽,以保证配合料的温度在35℃以上。根据实践,夏季加水和蒸汽的比例为80%:20%。冬季加水和蒸汽的比例30%:70%。并且各种原料全部进入调和机后,先不要加蒸汽和水,让各种原料预混合30 s后再加蒸汽和水。要定期(两个月)更换加水喷头,定期(一周)清理调和机内壁。另外在配合料出口或输送途中安装一振动筛,筛出配合料中的料蛋,在配合料进人大窑前再把一次关。
   
    5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在落实OEC管理模式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做到落实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有:①配合料的均匀度;②工艺操作的规范率;③抽样率;④分析结果的准确率等。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工资挂钩,只有这样OEC管理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
   
    6结论
   
    OEC管理模式运用于原料工艺管理,不仅对原料工艺设备和工艺制度进行改进,也对原料工艺进行全方位控制,打破管理界限,控制好每个细节。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经过一段时间管理模式的落实,配合料的均匀度提高了,产品镜车级率提高了10%,产量提高了12%。
   
    只有全方位控制每件事,责任落实到人,才有利于生产工艺管理,为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童伟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兴趣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新闻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