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设计与检查的闭环
缺乏设计规则的检查,会让设计成为“天马行空”不能落地。在电气设计中,需要建立检查机制。在elecworks中,检查机制分为两种:内在逻辑判断、外在报表检查。
内在逻辑判断:
各项参数通过数据的交互,在各个设计环节形成隐形的数据流通平台。设计规则就需要建立并融入到这个数据流通平台中。例如设备标注的唯一性检查,在开始一个工程设计前,可以在工程的配置中设定标注唯一性范围。如图3所示,设备的标注唯一性范围需要在工程开始前定义。如果选择唯一性范围为“工程”,则整个工程中不允许有设备重名。对于单台设备,这样的规则有是有效的;如果一个工程有两台设备,那么这里的规则就需要根据设计需要更改范围。
图3 标注唯一性定义
除此之外,还有线型定义规则、文档页码编号规则、标注编号规则等。
这些内在的规则设定属于“企业标准化”范畴,建立良好的设计规则可以有效的做到防呆。
外在报表检查:
对于设计结果的比对,简单的标准化规则就不能满足了。对设计的结果,需要借助elecworks的“绘图规则检查”来做深入判断。
准确的说,不是软件来“判断”,而是提供必要的数据供设计师做判断。
如图4所示,软件提供了用于查错的管理器,其中有大量的设计规则查错模板。工程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模板(例如线槽填充率检查可以提取和显示出线槽的饱和度),减少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4 绘图规则检查
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机制,形成设计与检查的闭环,确保设计的准确性——这为PDF系统的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源。
3)设计过程模块化和参数化
基于库,工程师可以重复使用数据资源。实际上对于原理图的设计,也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功能模块。上文提到的企业A就是采用了模块这个概念,使用elecworks的“功能”对系统设计内容做管理(如图5所示)。
图5 图纸按照功能模块管理
在设计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模块内部的数据做到参数化,那么最终的物料也可以按照这个功能来管理(如图6所示)。
图6 物料按照功能模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