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0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这代表着中美贸易争端走向缓和,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阴影有望消散。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与出口国,持续近两年的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使中美俱伤,影响也波及全球。海关总署公布的2019年全年进出口数据显示,虽然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创历史新高,但是全年进出口数据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巨大。

中美1-12月进出口数据(单位:亿美元)
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等措施对中国持续施压,导致2019年中美贸易数据全面下滑。从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1-12月中美进出口累计5412亿美元,较2018年下滑14.6%;其中出口4185亿美元,下滑12.5%;进口1227亿美元,下滑20.9%。在此背景下,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1-12月进出口数据(单位:亿美元)
而受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虽然我国加强了与欧盟、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先后破7,但也难以抵消对美贸易数据下滑所带来的影响。2019年我国整体出口数据除了1、3、5、7、12月外环比增幅全部为负,进口数据除了4、12月外增幅全部为负。直到12月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的贸易数据才全面好转,当月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下月度历史峰值。
在持续博弈的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冲击也同样显著。据美国统计局数据,在从2019年11月起的过往一年内,虽然美国对华逆差比同期减少了600亿美元,但对华逆差总量依然庞大,维持在3600亿美元左右。而逆差缩小的背后则是美国对华贸易规模萎缩了近千亿美元,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量减少了700亿美元,对华出口量则降低3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美国的排名则居新加坡之后,降至第二位;报告将这一下滑部分归因于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争端。
此外,中美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与博弈,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带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贡献率接近40%,两国经济增速同时下滑将不可避免地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对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和创新产业发展也会带来持久冲击。
相关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主要聚焦在两个领域: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其本质在于构建以美国为平台的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体系,把中国孤立在新的全球体系之外,从而遏制中国崛起。
自2018年3月底以来,美国通过加征关税、科技禁令、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措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试图搅动全球
制造业价值链布局,虽然加速了部分制造企业由中国内地向外迁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国将丧失产业链综合优势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事实证明,凭借中国强大的本土市场和全球影响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撼动,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产业跨国转移难度大、时间长;对跨国公司而言,重置产业链的成本也较高。比如,不少美国企业在与中国企业长期合作过程中就已形成了紧密的定制关系,重新布局供应链,将面临产品认证时间长、产品的质量存在风险等等的冲击。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最独立、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与价值链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产业链的优势绝不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而在于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且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能以足够的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全球主要苹果代工厂分布,深蓝色为美国,浅蓝色为巴西,红色为中国,橙色为印度(图源:路透社)
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路透社分析了苹果发布的五年来的供应链数据,数据显示,虽然为了减小关税影响,苹果选择在巴西和印度建厂生产设备,但由于工厂规模较小,这些工厂的出货只能满足美国国内需求。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苹果在中国境内的代工厂数量增加远超海外,仅富士康就从2015年的19个工厂数量增至了2019年的29个,和硕从8个增至12个。除了代工厂外,苹果也有很多零件供应商集中在中国,为其提供芯片、铝制外壳、电路板等。数据显示,2015年苹果的所有零件供应商中,有44.9%都在中国,这一比例在2019年已经上升到了47.6%。对此,路透社表示,苹果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对苹果来说,中国无可取代。
再以当前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仅用时10天就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创造了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中国速度”,无论是平整土地所需的工程机械,还是防病毒污染所需的防水防渗透材料,抑或是院区所需要的供电设备、网络通信与安全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以及生活设备等各类设备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配到位并顺利交付,这背后就靠的是中国强大的产业链能力。此外,抗击疫情急需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医疗物资,随着国内工厂陆续复工复产,产能也已可基本满足井喷的国内需求,这其实也是中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的体现,如果换作其它任何国家,都是难以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也仅仅意味着中美贸易争端开始降温,暂时不再升级,距离中美贸易战的完全结束仍比较遥远。而通过此次持续近两年的贸易争端,中国也应正视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距,警惕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的中国供应链松动,在继续强化在产业链综合优势的同时,从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三个环节
协同发力,补短板,夯基础,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