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基础设施用例
对于正在寻求扩展特定任务的特定工作负载的企业可能会考虑采用融合基础设施方法。由于融合的资源是为该任务所专门配置的,因此可以确保为当前手头的工作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例如,需要独特的一组计算资源的一个绿色项目就是融合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价值的一个示例。并非将数据中心支持远离关键任务应用程序,一款融合设备可以专门为该绿色项目部署。
另一个例子是转换到支持云的基础设施。融合设备,例如惠普企业公司的Con??vergedSystem 700或戴尔的VCE Vblock可以提供集成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管理组件,以及对VMware和微软虚拟化的内置支持。这些类型的融合设备是为采用云服务而专门构建的,从而简化了为云虚拟化工作负载的任务。
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定义的、灵活性
虽然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面向硬件的,具有集中管理的扩展平台,但超融合基础设施是由软件定义的组件实现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与融合不同,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成到一款单个设备中。添加了一个软件层作为一种手段,以提供集中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结果是一个紧密集成的资源包,可以为任何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配置和部署。这进一步使IT能够在业务需要时快速供应资源。
超融合的趋势是加快速度。根据Gartner公司的估计,超融合集成系统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主流。该公司认为超融合的崛起是更多动态的,基于结构的基础设施所推动的,能够支持连续的应用程序交付,但却能够提供模块化的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业务规模化添加,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本费用。采用超融合基础设施的障碍:超融合基础设施所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其采用的趋势也同样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积极在其数据中心部署了这一创新。其中一大障碍便是可扩展性的形式。目前,超融合尚未被证明能够提供融合基础设施所能够提供的完全可扩展性。其次,抵触改变或恐惧犯错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数据中心在部署超融合基础设施方面存在障碍。该技术正在趋向成为主流,逐渐开始成为被接受的基础设施方法,但尚未达到大规模采用的程度。
图1 在创建IT即服务的产品过程,供应商所面临的三大的挑战
谁将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部署中获益?
商业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获得IT服务交付的益处
开发人员:可以获得可扩展的、可靠的平台来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测试
企业运营:以增加运营产出的形式看到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
超融合用例:管理远程办公室
这种基础设施创新的流动性为拥有多处远程办公室或分支机构的企业公司带来了直接的益处。远程办公室需要访问技术基础设施,以支持通信、协作和员工团队的合作。通常,这些卫星办公地点几乎都不具备或没有现场基础设施支持。尝试在远程位置复制中央办公室IT系统很困难,如果操作不恰当,可能会使数据面临风险。
超融合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将基础架构资源扩展到远程位置的风险和复杂性。例如,可以使用单个超融合平台来整合办公室服务器和存储,并支持跨所有站点的统一管理。此外,超融合可扩展性的模块化风格使分支机构最初能够支付经济实惠的设备,并且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而扩展。
关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误解
对于IT管理员来说,超融合可以说是对传统基础设施部署的一个重大改变。由于特定的IT资源专注于存储、网络或服务器管理等任务——这些理念的结合可能会使一些IT专业人员感到不安。他们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便是工作保障的问题。“在没有存储基础设施管理的情况下,我将要做什么?”答案很简单:超融合使得IT员工能够摆脱管理组件的任务,并得以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和编写IT策略,以推动业务价值。
可扩展性:获得闪存技术进步的推动
对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另一个误解是围绕着可扩展性得。来自诸如VMware、惠普企业公司和Dell / EMC等供应商在存储虚拟化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存储可扩展性,而Flash闪存技术又使得超融合设备能够提供各种存储解决方案。随着Flash闪存成本的下降,现在可以构建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高性能设备。
灵活性:固定与流体资源池
在适应非预定义工作负载的能力方面,融合设备不太灵活。故而企业组织在投资时必须预测计算需求。然而,超融合设备不需要预先估计。事实上,企业客户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层构建一个超融合解决方案,并根据确切的性能要求定制一种方法。
成本:前期投入还是随时间逐步增加?
鉴于可以从超融合基础设施所获得的所有能力和功能,一些人可能认为部署超融合基础设施要比融合基础设施方法更昂贵。但实际上,实现融合基础设施可能需要高达十倍的成本,因为其是一个单一的计算资源池,带有更高的前期资本支出。需要在计算和存储硬件上进行投资。然而,由于其软件定义的架构,超融合基础设施使企业IT部门能够在需要时购买所需的内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散成本。从企业CFO的角度来看,超融合解决方案可以更快地为企业带来价值,成本更多地是随时间推移演变为运营成本。
成功的衡量:自动化和压缩
没有任何一项IT投资是轻松的,所有投资都需要成本合理地提供短期和长期的价值,超融合基础设施也不例外。从高层次来看,其为企业客户所带来的最大的收益之一是可以将不灵活的基础设施转变为可以以更加自动化和协调的方式交付的流动的IT资源池。数据中心更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因为实际上,基础设施已到位,得以能够顺利及时的响应对IT资源的请求。这可以节省时间和资金,减少服务交付延迟,并减少错过市场或销售机会。考虑配置物理机所需的时间。对于传统IT而言,这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或几周,而超融合基础设施可以在5到15分钟内完成相同的任务。
企业客户在投资前要考虑的五大关键问题
1、我企业的预算是多少?
2、我企业的可扩展性要求是什么?
3、我企业准备好部署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了吗?
4、我企业是否需要解决方案能够集成到传统环境;还是可以独立运行?
5、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具备专业知识的IT人员来管理此解决方案?
融合与超融合
结论
鉴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中心朝着现代化方向演化的趋势。那些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太过僵硬了,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而且太过复杂,无法在成本或效率方面实现有效的管理。向超融合基础设施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架构的可扩展性,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模块化基础上进行扩展,以帮助扩展数据中心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有助于将数据中心从孤岛转向软件定义的架构,进而能够更快地采用新技术,从而使得在当今所投资的任何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验证。
虽然超融合的可扩展性在今天并不像融合基础设施那样广泛,但是存储技术的进步预计会在短期内改变。在接下来的24到36个月内,我们相信超融合基础设施将有能力在扩展资源方面超越融合基础设施的能力。无论怎样,通过融合或超融合技术的采用都可以获得益处。任何企业的最佳选择方案都是既能满足当前基础设施需求,同时还能够使公司在未来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