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2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应用实践奖”参评案例。本次活动将评选出2022年度,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带来突出效益的最佳实践工程,全面介绍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步骤、重点与难点、获得效益等,分享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供广大制造业行业企业学习供鉴。
一、企业简介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更好的承接中药产业链链长单位职责,于2021年9月将原华润三九国药事业部拆分独立,成立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三九现代中药”),以“中医药价值创造者”价值导向,“打造升级版传统中医药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通过升级产品、创新模式,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平台。
在产业链上游,通过药材资源整合,实现高质量道地药材供应,利用溯源系统,打造一站式药材产业平台;产业链中游,创新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综合布局,升级
智能制造,不仅利用数字化技术开拓了产品研发创新路径,同时提高了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能力;在产业链下游,依托区域医联体/医共体,构建区域中医互联网+医院、数字化配方颗粒和饮片煎配中心、智汇中药云药房,整合推动互联网诊疗、专科建设、开方、审方、处方流转、煎配到家等全流程数字化,打造中医药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最终,通过政企、校企、院企共建,共同构建中医药新生态、打造智慧化健康新模式、实现健康新经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释放中医药产业活力。
二、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现状
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制造新模式,是根据中药材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华润三九医院业务规划,完整的衔接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链布局。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首先:分析配方颗粒成型工艺、中药材分布地域与市场战略,建设分布式配方颗粒智能生产基地;其次:在核心技术装备层面,结合配方颗粒工艺特点,攻克了提取浓缩过程系统、包装生产线本地
控制系统、瓶装自动线、智能
机器人装箱机、机器人码垛机、颗粒配药机等关键的装备、产线,构建配方颗粒数字化车间;第三:自建
工业云平台,搭建起完整的IAAS、PAAS、SAAS三层架构体系,结合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利用区块链、视觉、虚拟仿真等新技术,进一步增强对制造过程的支持能力和与各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协同能力,并建设完成基于云部署的:MES、LIMS、数字孪生、中药溯源等系统;最后: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智能终端的智能化,通过智能调剂终端,降低药剂师劳动强度和人为差错,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便利性建设智慧药房,推动配方颗粒产品、中医师处方和患者使用大数据的形成、共享。

图1 智能工厂总体架构

图2 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愿景
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公司希望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实现跨区域联动网络协同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明晰梳理出以1核(中药价值创造者),2轴(质量、效率),3新(新制造、新运营、新生态),4化(应用服务化、数据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架构云化)的智能制造愿景。实现“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新挑战。
如今,数字化转型为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公司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从15年事业部成立至今,销售额由6个亿左右增长至30个亿,终端客户实现300%左右的增长;生产效率提高63%,运营成本降低26.1%,产品一次合格率接近100%,能源利用率提高11.7%,毛利率达到70%,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学术方面:发表7篇科技论文、获得国内4项发明专利、7项软著权。
三、参评智能制造项目详细情况介绍
1.项目背景介绍
随着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公司的业务不断的发展壮大,公司战略的调整以及越来越复杂的产品结构、销售体系,对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整体供应链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各个业务执行模块各司其职,虽然系统之间有数据流转,但是无法做到实时反映整个产供销的执行情况,无法及时了解影响整个产供销执行的瓶颈,也无法对业务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产供销协同决策,生产指令的下达,仍然依赖人工经验,个别产品缺货和部分产品长期积压、暴库甚至被迫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为满足公司发展要求,公司希望整个供应链协同达到统一供应链输入输出口径,确保供应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供应链库存管控精细化,整体库存管控逐步细化至分类管控至分品种管控,为业务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沟通效率,改变电话/邮件沟通后手工提供数据及信息传递的模式,数据信息自动沉淀,为各职能及时提供数据支持;提升供应链计划协同效率,通过系统对接供应链各阶段系统,共享供应链各阶段数据提升数据流转效率和方式,同时自动生成供应链计划,提高计划效率。
为此,公司从规划和实施角度站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全局资源优化的视角,对整个供应链建设进行诊断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基于数据决策的供应链全链条(含销售计划、生产、质检、物料采购、供应)一体化优化协同系统,来最终达到上述目标。
2.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详细介绍
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公司供应链计划优化项目实施的主要系统为谷斗科技提供的供应链计划协同系统,在系统选型中主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公司技术实力,是否为自研产品、同时本公司计划人员占比,可否可支持本地化项目实施开发;医药
制造业行业经验,在医药制药行业特别是中药生产行业是否有成功的实施经验来指导项目落地;软件授权部署,是否支持本地话部署,以及软件授权方式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软件实施费用,软件实施费用是否合理,是否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
在本次项目实施的主要功能有销售需求、需求总管理、需求满足情况、交期应答;周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库存计划、产能计划;在制品提报、生产计划预警与跟踪、检验计划预警与跟踪、呆滞库存预警、过期库存预警、生产计划;报表、看板等。
系统实施总体的策略分为三阶段:调研分析与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与实施、系统上线支持;三个里程碑:现状调研分析给出总体解决思路、系统上线、项目总结。在每一个阶段的里程碑上,项目组都会向华润三九
供应链管理项目指导委员会领导提交相关报告,并会举行阶段性
项目管理层的汇报会达成共识。

图3 系统实施总体的实施策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业务模型搭建适用性问题,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供应链节点多,供应链业务复杂规则难以梳理,造成搭建供应链计划模型不适用。

图4 供应链计划优化模型搭建示例
在处理模型解决问题的注重将业务问题转化为数字问题,如每个车间、每条产线、每台设备、产品生产工艺路径、关键物料采购路径等等。通过业务建模,将每种产品可能涉及的所有工艺工序信息、所有供应链路径都参数化,建立PISP(产品逻辑库存点)概念,对业务模型中的物料及状态在数学模型中进行定义,将涉及业务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最终通过算法求解,来解决业务问题。

图5 问题转化过程示例
3.效益分析
在此系统实施后,通过系统集成及数据共享,加强了企业人员的协作性,改变电话/邮件沟通后手工提供数据及信息传递的模式,数据协同大幅度提高;计划效率提高,供应链计划人工安排计划需要计划部及部门共4人花费平均1-2天时间。
系统排产时,只需将业务数据录入系统,即可自动排产,只需1人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可输出计划,并加上2人半天进行计划确认。
加深了供应链各系统集成联动性,将产业链中ERP、SRM等系统进行数据联通,破除了系统壁垒。
库存管控精细化,将安全库存,分解设置到半成品、成品两个节点,形成阶段性安全库存,降低库存陈本。同时对库存过高或过低的品种进行预警,根据安全库存,对库存低于安全水平的品种进行预警展示,提升
库存管理水平。
缩短供货周期,通过供货订单模拟,进行快速试算确认订单满足情况。同时根据有限产能的生产计划,系统提供给业务部门周期颗粒度逐步细化的计划,帮助业务部门达成预计目标。
供应保障,通过系统的信息无缝对接、自动化数据计算、库存实时预警等,促进计划、采购、生产工作密切协同,促进生产的成品交付率,同时通过长周期的计划,让业务部门能提前数月了解供应紧张品种,提前做好筹划,做好应对策略,实现成品缺货数量的降低。
本文为e-works岁末盘点活动参评材料,版权属于提供材料的企业和本网站共同所有。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任何人不得以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否则将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联系本网站,请发送邮件至editor@e-work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