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华骏)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是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1997年10月经整体股份制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市华骏车辆有限公司,2004年4月加盟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认定的“全国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中集华骏占地80余万平方米,总资产16亿元,主要产品有半挂车、自卸车、厢式车、特种车、轿运车,年生产能力40000余台;员工2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700余人,拥有各项国家专利技术300余项。产品畅销全国,并批量出口到美国、英国、巴西、俄罗斯、越南、蒙古、南美、苏丹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品半挂车的产销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自卸车的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2018年,公司共完成各类车辆22802台,完成销售收入20.3亿元,利税合计2.05亿元。
二、CIO个人简介
杨超峰,拥有近20年汽车制造行业信息化经验,第二十届北京大学CIO研修班优秀学员。杨超峰曾先后负责公司金蝶ERP系统、清软英泰PLM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CRM系统、MES系统、智能工厂IOT等大型项目,主要擅长离散制造业信息化及集团财务信息化。先后荣获深圳金蝶公司“信息化杰出应用奖”;驻马店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电子学会“2017百佳首席新信息官“称号;中集集团”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个人贡献奖“。基于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公司被河南省科技厅授于“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数字化示范企业”称号;被河南省工信厅授予“两化融化示范企业”称号;“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
图1 杨超峰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经理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杨超峰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中集华骏智能工厂建设目标,全面推行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保持行业强力领先优势;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信息集成,实现信息、业务、资源等数据的高效利用及共享。
1)实施金蝶K3 ERP,实现采购、销售、仓储、财务等业务的统筹管理;实施OA办公信息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流程化;2006年,自主设计开发基于WEB和公司OA平台的流转单系统,实现对公司订单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2)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实施CRM系统,实现了企业前端办公领域的统一立体化的管理,以及企业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根据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了营销管理系统,实现了订单的集团化统一管理。
3)建设参数化、模块化PLM数字化平台,通过“车型模板”的配置管理和公式计算,实现订单的模块化设计和参数化管理,开创了专用车领域PLM应用的先河。
4)自主开发实施MES,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计划管控;以计划排产、物料配送、进度管理及生产看板的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5)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公司和供应商及公司部门间,建立网络协同平台,实现生产任务、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库存收货、生产领料等过程进行管理,实现了供应链业务平台的资源集成。
6)通过产品定型,以模块化设计理念,实施产品订单快速下单系统,前端销售人员以模块勾选的方式实现快速下单,通过互联网,后端数据通过参数化计算,自动转换为技术设计参数,并与PLM系统集成,实现订单—设计—生产下达的一体化管控,产品下单到生产的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3%。
7)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从模块化的工业设计、自动化的物联设备、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等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引进自动上下料系统、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KTL喷涂线等智能设备,配合先进的MES、PLM系统管控,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1、供应链协同管控平台
为解决采购业务与仓储业务的一体化管控,减少跨平台操作,实现数据资源高度集成,加强采购—送货--入库—出库的全过程透明化管控,建立网络协同平台,以达到供应链信息实时可视化、供应链精细化协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系统架构灵活适应的目标。
2、模块化&参数化PLM管理平台
中集华骏PLM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专用车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以模块化和参数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以销售订单作为驱动,以订单BOM为主线,根据销售订单的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完成订单的技术设计,生成完整的订单BOM,提高了BOM单的准确度,并且能够计算出订单的重量,开创了专用车行业全新的设计模式,是订单设计的利器,是技术管理的重大突破,是目前唯一能够进行专用车订单处理的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3、IOT&5G平台建设
基于目前5G网络高带宽的技术优势,通过5G+CPE实现边缘计算及海量数据传输,取代传统的有线工业环网,建立IOT平台及设备TPM管理,解决生产制造环节中的业务痛点,实现生产管理的数字化、物联化。
4、机器人AR管理平台
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机器人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警告、AR操作及维修等应用,实现设备数据的可视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利用率,降低故障率和异常停机时间,加快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培养,助力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
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应当把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协同发展,通过严格的协同发展,实现计算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深度融合;同时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推动创新主体的高效互动、产品的快速迭代、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生产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制造业,工艺流程较为繁杂,产品模型不固定,过程管理比较复杂,对人员的技能依赖性高,产线优化款单,自动化不可能全面覆盖,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的照搬复制,因此应该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情况,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智能制造之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行业互动发展。
中集华骏在推进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以实现“设计模块化、生产节拍化、柔性生产管理”为目标的第三代半挂车制造技术,围绕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三个核心,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网络数字技术,实现工厂控制系统内部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既链接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联系,进而把整个企业数字化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以及企业所必须的控制目标都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管理者的效率,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数字化、一体化的目标。
未来企业应当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智能制造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创新型人才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制造模式。通俗点讲,智能制造就是将人、机器和数据连接起来,因此创新型人才也是智能制造这个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有些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也实现了自动化的设备、数字化的管控以及先进的三维、虚拟现实等应用,但智能化的程度依然很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有人才资源无法与基础资源进行配套、适应。因此说,实现智能制造人才培育要先行。